旺报社评》两岸2只猴的文化现象与趋势

旺报社评

以中国神话故事孙悟空为造型的大陆首款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推出后,立刻引爆市场狂热,上市第1天即回本,3天后全平台销售量突破千万套,平了2023年5月任天堂的动作冒险游戏《萨尔达传说:王国之泪》销售纪录,销售热潮持续扩大,政治效应也在发酵中。

中国神话 风靡老外

《黑悟空》的故事与一只猴子有关,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台湾去年也有一只造成轰动的猴子《山道猴子的一生》,这部长篇网路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在超商打工的年轻人,因虚荣心及感情纠葛陷入自我迷失,最后在山道上飙车而意外身亡的悲剧故事,写实的情境引起年轻族群的高度共鸣,上下两集共创造1500万人次的观看次数,打破台湾类似网路影片的最高纪录,可见在台湾受欢迎程度。

尽管性质不同、目标观众不同、规格不同、制作资源不同,《黑悟空》与《山道猴子》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作品,不过,作为两岸近年来最受瞩目的「2只猴子」,就其所创造的人气与成功,所分别隐含的两岸年轻世代的心灵,甚至是大环境所能给予的机会等面向来看,《黑悟空》和《山道猴子》,还是透露了不少值得关心的现象与趋势。

横空出世的《黑悟空》,被认为是大陆游戏产业走向世界的转捩点,因为尽管这款游戏的叙事背景是中国著名的小说《西游记》,却并不妨碍对原着小说并不熟悉的外国人、尤其是西方玩家投入,因为《黑悟空》并非重现西游记故事,玩家扮演的是继承孙悟空意志的「天命人」,透过一关闯过一关的历程,游戏传达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齐天大圣」的战斗精神。

在中华文化的核心里又加入了现代年轻人最在乎的自我、自信与自由,而这样的新世代特质是跨越国界的,难怪可以吸引国际玩家;甚至由于《黑悟空》的爆红,还带动了亚马逊书店英文版《西游记》销售量快速成长,这恐怕是许多人所始料未及,也代表大陆文化软实力的崛起。

相对于《黑悟空》丰富深刻的内涵,《山道猴子》的故事就简单得多了,年轻世代的空虚与茫然,固然也能引起一定程度的共鸣,不过,故事的悲剧性结局无法带给人更多想像的空间与盼望;更别说,有资本投入、以集体力量制作的《黑悟空》,比起个人工作室作品《山道猴子》,呈现的品质差异,只能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山道猴子》即使配上外语或是英文字幕,也走不出台湾。

创作内缩 走不出去

当然,这部网路影片的制作初衷,或许只是想在同温层中抒发一番,并没有太大的企图,能在台湾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恐怕已经超过作者的预期了。然而,看到《黑悟空》全球爆红,还是让人不免省思这2只猴子有多么不同。

《黑悟空》说的是一个年轻世代可以用意志力和决心争取过关与胜利的故事,《山道猴子》看到的则是年轻人的虚荣、虚无甚至毁灭,前者驱动力拚精神、带来改变与盼望,后者是失落乃至绝望,而其差异似乎也体现在现实中;反映了台湾年轻世代的心态与前景。很多人评论《黑悟空》时,提到两岸在游戏产业的实力已有高下之别,但也有不少人指出,《黑悟空》团队里其实有台湾人,言下之意,凭台湾人的技术实力也不是做不出这样的作品。这话或许有道理,不过,事实上,台湾这些年确实没有规模宏大、有跨国销售力的游戏。台湾影视作品能真正走出台湾的不多,关键就在于题材的局限性。

民进党政府把很有限的资源投入特定主题,而且意识形态优先于故事,这就不容易打动其他地方的阅听人,更挤压了不同题材表现的空间。大陆创作市场的「内卷」,加大了竞争压力,促使创作者必须越拚越好;台湾执政者的「独沽一味」,形塑创作风向,造成创作题材的「内缩」,越来越多创作者只看向内部、看向自己,走不出去,这是台湾软实力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