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美国战略谨慎 蔡英文迷雾外交

旺报社评

「中国气球」事件后,美国会议员接连炒作「中国威胁论」,包括核武、晶片、TikTok、台湾议题、中俄关系等,美中冲突仿佛迫在眉睫。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密利日前接受军事新闻网站访问,强调美中并未陷于「战争边缘」,有关美中即将开战的论调已「过热」,各方都应冷静一些。他并对中国「征服」台湾的可能性表示怀疑,因为「台湾非常难以攻占」。对照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近日透露,华府向北京表明,准备再次举行中美元首通话,并希望与中国维持畅通的沟通管道,在在显示拜登政府对中战略转趋谨慎。

蔡总统行程躲躲藏藏

美国「战略谨慎」,或许是对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电话谈话的回应。王毅当时谈话极为坦率,他说美方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这不是合理竞争,而是无理打压;不是管控分歧,而是激化矛盾,实际上还是搞单边霸凌的老套路。这在中国过去就行不通,今后更行不通。

美国战略谨慎也有地缘政治结构性因素,毕竟在中俄紧密的联系之下,美国并不想造成俄罗斯和中国相互投入对方怀抱,形成真正的军事联盟。密利表示,这是美国的「地缘战略方针」,虽然中俄正在进行对话,但这与实际的联盟和军事路线有很大不同。他呼吁美国应以「现实主义」原则,非常、非常务实和谨慎地处理中美关系,并谨慎保持非常、非常强大的实力领先。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需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情绪」。

在白宫整体考量下,蔡英文总统这次过境美国,出现许多意外的「迷雾外交」。外界简单的观感是,蔡英文总统的美国行和前总统马英九的大陆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蔡总统行程总是躲躲藏藏,马前总统一行却大大方方,蔡总统谈话与演说,似乎处处受到美方的节制,马前总统却能大谈「中华民国」。

以哈德逊研究所颁奖为例,该所设于华府,预定颁授蔡总统「全球领导力奖」,并与蓬佩奥及另一名学者对谈,但最后蓬佩奥未现身,而且活动地点订于纽约,蔡总统无缘进入华府。蓬佩奥支持台湾,众所皆知,关键时刻消失,无非大陆施压,拜登政府做出战略选择之故。

另外,让外界质疑的是,蔡英文在纽约见了民主党众院领袖杰福瑞斯,但美台双方都不证实,蔡英文在哈德逊研究所完整的讲稿亦未公布,都极不寻常。至于在回程方面,蔡总统在加州洛杉矶雷根图书馆的演说传闻可能取消,甚至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是否现身都成了「迷雾」。

美国为开战言论降温

美国为何如此对待蔡总统的「过境外交」,如果不是密利说出「过热论」,外界可能解读,美国认定蔡英文是「过气」的总统,没有「热捧」的必要。

但正如《纽约时报》所观察,蔡英文是全球最重要领导人之一,在连任两届总统卸任前,出现在国际舞台,尤其处在两个相互对立的全球最强大国家之间,需要取得平衡。毕竟,中国视台湾为有待统一的省分,希望将台湾纳入其体制下,美国则希望维持台湾现有的民主体制,并作为与中国对抗、竞争的一张牌。

台湾的角色并未被美国看轻,密利认为美国应强化台湾军事能力,以防万一。他还估计,为了防范2027年大陆武统台湾,美国有3或4年时间促使台湾做好准备,借此将使中国决策者认为「犯台」成本大于收益。美国不是准备放弃台湾,只是不想让「美中必有一战」言论过热,妨碍美中「护栏」的建立,当然也不愿意在大陆警告之下,还大剌剌的捧高蔡英文的过境之旅。

美国的「战略谨慎」和蔡英文的「迷雾外交」相互为应,美国「战略谨慎」是为了避战所做的决定,这给台湾两个启示:一、美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与战略选择,台湾不能只知「依赖美国」;二、大陆主张「和平统一」,美国强调「避战」,台湾还要继续鼓吹「抗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