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缅甸内战考验北京对外关系

社评

缅甸内战北京介入斡旋,缅甸军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达成暂时停火协议,但缅甸军方并未遵守,战火仍在持续。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以打击跨境电信诈骗为诉求,对外宣称他们的军事行动获得北京默认,北京夹处军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之间。面对边境不安,贸易受阻,及诈骗横行问题,北京对军政府的态度似乎有所松动,将牵动东协国家对于缅甸问题的处理。

军政府包庇犯罪集团

今年10月27日缅北果敢地区三个地方民族武装组织组成「三兄弟联盟」,发动所谓的「1027军事行动」,向缅甸军政府的武装部队发起了攻击。所谓「三兄弟联盟」分别是: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亦即「果敢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以及若开军(AA)。

他们打出「保卫领土」、「打击边境电信诈骗」、「消除压迫性军事独裁」的旗号,攻击政府军,引发一连串冲突。对反抗军来说,这三个目标都指向同一个敌人,即敏昂莱军政府。他们认为边境的电信诈骗背后就是缅甸军政府,军政府包庇犯罪集团从中获利,并扩大势力范围,限缩少数民族的自治权。他们的军事行动构成军政府上台以来最大的威胁。

近年来缅北地区已经成为国际电信诈骗的乐园,并造成多国特别是中国不少人受害,北京对此十分困扰,也曾多次要求缅方打击缅甸境内的诈骗组织。缅甸军政府不愿意放弃诈骗集团的供养,对中方的要求虚与委蛇。无奈之余,中方转向与地方民族武装组织合作,默许这些组织进行清剿诈骗集团的行动。

11月底,解放军以中国车队进入缅甸时受到攻击为由,在中缅边境举行军事演习。这自然会对军政府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北京的首要目标是避免缅北动荡失控,未必要推翻军政府,但是北京与敏昂莱政府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2021年缅甸军方没收民主选举,政变成功,但缅甸从此动荡不安,军方对异议人士的血腥镇压引起国际关注。军政府受到西方制裁,转而向北京寻求支持。北京在缅甸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中国是缅甸的最大投资国,当地现有将近600家中资企业,大多数从事制造业。中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项目之一,计划从云南修建铁路通往缅甸的印度洋港口皎漂,希望避开马六甲海峡,以开辟新的能源通道。所以无论哪个政府在缅甸执政,中国都会试图与之交好,以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也成为对缅甸军政府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反抗军诉求北京默许

战事仍在继续,北京不仅对反抗军有一定的影响力,政府军也不可能对北京无所顾忌。尤其北京对军政府的态度,也会影响东协国家。缅甸是东协十国(ASEAN)的一员,2021年初缅甸发生军事政变,东协为避免干涉内政而以「静默外交」来处理。在军政府上台后不久就与东协达成「五点共识」的和平倡议。「五点共识」包含停止暴力、各方应展开建设性对话、东协将成立主席特使团促进对话、东协对缅甸提供人道援助等内容。由于「五点共识」未能具体落实,缅甸军政府官员被禁止参加东协的高级会议,东协的「静默外交」明显失效。

今年7月,东协成员国外长们在雅加达举行的会议上,仍努力就缅甸内部冲突达成共识。但各国立场不同,最终没有结果。如何应对缅甸军政府一事,仍旧是东协团结的难题。北京有可能趁此机会要求军政府切实执行与东协的「五点共识」。因为如果北京对军政府的态度改变,将有助于东协取得一致立场,进而对军政府施压。这将有助于东协的团结,提高东协地位,会是东协国家所乐见的。

北京基于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对于其他国的政权替换,及内部事务不愿置喙。但涉及跨国犯罪、难民问题、战略利益以及区域安全,北京愈来愈难以置身事外。这次缅甸危机将是对北京在边境治理能力与周边国家关系上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