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一圆诗人梦 树说台湾史

文史工作者王浩一与台南神学院鸡蛋花树合影,树种来自墨西哥,漳州人称为香茉莉。(有鹿文化提供)

台南延平郡王祠后院有一棵老树兰,超过百年,树苗从厦门而来,植在风水宝地。文史工作者王浩一查遍文献,知晓是沈葆桢建立祠院而种,再细细探索,原来当年郑成功立足台湾,想念家乡,引进了含笑、夜合花、玉兰花跟树兰,同为厦门人的沈葆桢在建庙时便为郑成功植上一株树兰,仿佛英雄相惜的隐语。

从树的身世窥见人文,探照历史,文史工作者王浩一出版《当老树在说话》,书写台南的树木,从沈葆桢与树兰、八田与一和南洋樱,王浩一的文字带着读者重返历史现场,读着每一棵老树、宛如一页页史诗。有趣的是,王浩一总能以当代语言诠释这些远古的老故事,让这些树木重新活在人们心中。

从坟前树开始说起,王浩一说皇帝为陵,平民为墓,只有圣人才能成林,「孔子的陵墓就是孔林,种的是楷树;还有周公的墓前则种楷树,现在已经绝迹,但两字合成楷模,这样了解之后,就知道这词是木字边,不会再搞错。」王浩一也说,把稿件交付刊印叫做「付梓」,「原来伍子胥在吴王夫差送剑赐死时,只说在坟上种上梓木,梓木不裂不蛀不变形,不怕潮也不怕干燥,也可以看见伍子胥之恨。」

「这是我的私密书写,一圆我想做诗人的梦想。」王浩一说,从以前就自己写诗,知道自己不是诗人的料,还好遇到出版人兼诗人许悔之,满口答应,「希望读者从我的书可以更了解树背后的历史,这样以后在树荫之下,能低头沉思,想起这些前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