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鸿源/人可以因梦想而伟大吗?台湾与印度树王的故事
在台湾的大雪山上,有一位热爱种树的传奇人物;无独有偶,印度阿萨姆邦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们的事迹印证了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的一句话:
「人可以因有梦想而伟大」(Men are great for the dreams they have.)
今年321国际森林日,蔡总统利用防疫行程的空档,到山上拜访人称「台湾树王」的「赖桑」赖倍元先生,听他分享自掏腰包种树35年、让荒地重现生机的故事。她也响应植树活动,种下一棵台湾特有的牛樟树。
最近这几年来,林务局森活情报站积极改革造林政策,区分出有助于木材自给率的「经济林」,以及注重环境保育的「生态林」。更重要的是,造林政策背后有完整的国土保育思维,透过盘点生态热区、建立生物通道、推广友善农田和调查濒危物种等措施,将小小的一棵树串连成全国的绿网,让台湾野生动植物都能生生不息,万古长青,将台湾恢复成一个如同16世纪葡萄牙人口中的「福尔摩沙」(formosa),亦即「美丽之岛」(Beautiful Island)。
有台湾「树王」之称的赖倍元(Bei-Yuan Lai),人称「赖桑」的他,基于「森爱地球‧种出希望」理念:
砍一棵树,只要一天;种一棵树,却能造福千年、万年的后代。把不毛之地变珍贵森林,留给子孙和地球千金换不来的资产。我常祈求上天,有一世,可以投胎回来这片林场;希望到时候,这一片已经都是神木。
1985年30岁起,他陆续买了130多公顷土地种树,30多年来耗费新台币20多亿元,在大雪山种了30多万棵珍贵的树木!他种树有三不政策:「不砍伐、不买卖、不留给赖家后代子孙」。此种无私精神将所有政治、企业、富豪与教育界人士完全比了下去,因为后者大都急功近利,以为财富、地位与名声才是最重要。
这片林场原先为垃圾山及荒废许久的香蕉林等,历经赖桑三十多年全心投入、整顿、改造后,种植了台湾肖楠、榉木、红桧、五叶松、雪松、九芎、牛樟树、山樱花等上百种台湾国宝树种。如今林间生态的样貌丰富起来,当树木行光合作用时,将水蒸气排放到空气中,形成云雾,水蒸气累积到一定密度就开始降雨。当雨水来了,生命也就诞生了,各种飞鸟走兽也陆续一一现身,美化了整个大雪山森林。
30多年来如一日,赖桑对造林运动的热忱始终有增不减,被朋友戏称「树痴」,种树也能为台湾争光。他始终坚持:「种树,不只是种树,是种下对未来的希望、时间与快乐!」
他梦想有生之年,以一个人的力量种活50万棵台湾国宝常青树。他也期待,每位走进这片森林的人,都能像他一样,一生种树、护树、绝不砍树,直到千秋万世,毕竟树木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调节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生态圈功能、促进观光事业、有利于国计民生,好处多不胜数。
赖桑从梦想起点,一步一脚印,默默耕耘,赢得各界回响;又因为复育生态成功,更带动国内外企业家先后投入植树大业,将财产定存于大自然、根留地球,薪火相传,种成一座座爱的、健康的与希望的森林,不愧为「台湾树王」,因此于2016年荣获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赖桑相信有树神,常会跟树对话:「好好生长,将来会有很多人来朝圣。」他写的自传《赖桑的千年之约》忠实纪录30多年来育树的心路历程。他说:「我常祈求上天,有一世可以投胎回来这片林场,希望到时候这一片都已经是神木了!」赖桑的前世可能是树神,所以今生才有如此伟大宏愿!
他认为:「付出、不想得到,就会快乐,上天让我追求价值,不追求价格,因为价值是永久的,价格只有30至50年而已。」此理念与观音山揹水人苏进雄先生类似,都有台湾人牺牲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知道感恩、报恩与饮水思源的道理,将一些自私自利的人完全比了下去。苏先生揹水上山的义行,感动了许多山友,纷纷响应加入行列,如今已经发展成数百人的团队,在北台湾各著名景点揹水上山助人。
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来回开一百公里的车程,躲到深山野岭来种树。他爱树是想追求百年、千年的成就感,只不过亲戚们总是批评:「种树也没收入,干嘛不去养鸡鸭?3至5个月就可以卖了!」但他仍固执地相信:「这个希望每一天都会长大一点点,只要关卡一过,全世界都会支持我。」事实上他的梦想已逐渐开花结果,因为各界纷纷慕名前来探访。
他的信念吸引各宗教团体、上市柜公司经营者、甚至总统登门拜访,毕竟环保与企业社会责任和治理国家等息息相关。有许多企业经营者带着高阶主管前来林场取经,其中有位年营业额上百亿的企业家拜访后,决定带全体高阶主管上山进行干部训练,让他们知道企业永续之道。政府公仆们自然也想了解,怎么做才能让国家永续发展、人民的幸福长久。
长期支持赖桑理念的技嘉电脑副董事长刘明雄,认为在多数人仍徬徨迷网的30岁,像赖桑这样矢志种树的奇人,如凤毛麟角。他说:「人在自然中长大,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然。」他支持赖桑的「种树梦」,影响更多人将绿地还给地球,毕竟地球已经伤得不轻,森林资源与野生动物正在迅速消失中。
《远见杂志》副社长兼总编辑杨玛利从旁观察,认为像赖桑这样的人,在台湾已难寻第二。这世上虽然有很多不求名利、愿意投入公益、环保或救济贫困者的典范,但只有赖桑是从孤单一个人,坚持从事他自称为「千秋万世」的志业上。
农委会林务局副局长杨志宏表示,赖倍元有一句话令他动容:「我将来离开人世间的时候,我比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还伟大,因为他是污染的,我是对地球有帮助的。」实在发人深省。赖桑希望各界人士,透过上山拜访,能重新思考生活的方式与意义,反思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能留给社会大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非一味追求业绩,最好也让他们产生「种树」的想法,埋下更多善的种子。
2001年赖桑的大儿子赖建忠开始种咖啡,2012年成立实体店面-「云道咖啡」,主张「你喝咖啡,我种树」,让咖啡利润成就永续的种树事业。「云道咖啡」不仅将公益置于获利之前,里面的摆设全跟育树相关,也将这里视为绿循环的起点,用五感传递森林美丽的讯息。赖建忠说,一般人将赚来的钱投资在房地产或盖工厂以便赚取更多的钱,却让绿地逐渐消失,他父亲却将别人十辈子都赚不到的钱都定存在地球!
无独有偶,印度也有一位「树王」,名叫扎达夫‧佩扬(Jadav Payeng),住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AssamRegion),附近有一个名叫「Majuli」的沙洲小岛,该岛自从1900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导致岛上的土地品质变坏,季风导致优质土壤大量流失,慢慢变成了贫瘠的荒地,因此岛上的野生动物也逐渐消失了。
1979年,16岁的佩扬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在一次洪水过后,卷来无数的蛇,全都奄奄一息瘫在岸边,像是一场大屠杀。那些蛇全都因天气太热而死去,因为当时的沙洲并没有树木遮盖。他坐在岸边抚摸着已干枯的蛇的尸体,不由自主地哭起来。这样的景象改变了他的一生,决定付出一辈子时间来做一件足以震惊全世界的事!
他写信给印度政府的森林管理部门,询问能否在沙洲上植树,他们回复沙洲上甚么都种不了,只建议他可以尝试种种竹子。那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他完全没有支援,但最后他还是做到了。如今当年干涸的沙地,到了今天已是一个占地550公顷的茂盛森林。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鸟兽,有梅花鹿、犀牛、老虎、大象等,让很多频临绝种的动物,都在森林里找到它们的安身之地,这样的天堂花了他整整40年的时间!。
佩扬造林的故事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
「大自然有其食物链,为甚么我们不能好好跟随?如果作为有知性生命的我们,不去保护野生动物,有谁会保护牠们?」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大量的统计数字去了解砍伐森林所造成的后果,也不需要庞大的工程去庇护自然财富的生存,即使在有限的资源下,人类一样具有与大自然融和的本能。
2008年,印度政府的森林管理部门跟踪一批迁徙的大象,发现了佩扬的森林,从此以佩扬的宠物名字「Molai」命名为「Molai Forest」。2012年,印度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对佩扬颁发奖状,称颂他为「印度的森林之子」(Forest Man of India)。
2013年,佩扬再受到印度森林管理研究所颁发奖状;同年,来自加拿大的纪录片导演Will McMaster深受佩扬事迹所感动,在美国的某募资平台筹备资金,将佩扬故事拍成了纪录片「森林之子」(Forest Man),让世界更多人知道,人类真的可以因有梦想而伟大,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也可以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何况企业与政府,所以吾人不应妄自菲薄。
现在很多人追求世俗的虚荣,到头来居然找不到内心的安宁。一位在旁人眼中,从建中到台大外文系,从史丹佛MBA到外商工作,才华洋溢的王文华,一直走在社会主流价值的道路上,努力念书、拿好分数、出国进修、进大公司,又成为畅销书作家,世俗社会期许的成就与头衔他都有了,但他似乎过得并不快乐,许多与他同样背景的人也有同感。他不禁怀疑:「人生真的只有一条路吗?是否有别的选择?」台湾与印度两大树王的故事,是否值得他们见贤思齐?
值此防疫期间,环境保育应不停息。无论是环保或是防疫工作,有许多人坚持着爱护台湾这块土地的理想,守在个人岗位上默默付出与奉献,很值得我们敬佩。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是否也能略尽棉薄之力?至少节能减碳总该做得到吧?为何许多公家单位,即使非大热天,总是每天开着冷气?
台湾与印度两大树王的故事,是否很值得目前许多急功近利的企业、政治与教育界人物,以及一般民众深思?一些股民在投资某大企业时,是否也应该考虑该企业对自然与环境的社会责任?难道近年来全球气候变迁所造成的灾难,不值得我们省思吗?
热门点阅》
►邓鸿源/「体罚」造就了希特勒等独裁者
►邓鸿源/国内博士班为何不再吸引人?
►邓鸿源/杜兰特与詹姆斯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