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犯罪减少 内政部挨批掩耳盗铃
内政部公布最新统计,显示去年网路犯罪较前年减少7.2%。立委曾铭宗痛批,网军骂人诽谤很常见却没人管,内政部公布的网路犯罪数据根本是掩耳盗铃。(姚志平摄)
近年网路诈骗、犯罪案件频传,内政部公布最新统计,却显示去年网路犯罪较前年减少7.2%。民众党立委高虹安质疑,诈欺案件占比从前年的28.24%增加到29.88%,且被害人数微幅增加,当然无法感受到治安变好。国民党立委曾铭宗痛批,网军骂人诽谤也很常见,这种网路犯罪却都没人管,内政部公布的网路犯罪数据根本是掩耳盗铃。
科技日新月异,网路犯罪手法层出不穷,像是网红「小玉」朱玉宸涉利用Deep Fake深伪技术,换脸制造名人的假A片上网贩卖获利。社群平台常出现一页式网站,用低于市价的行情吸引消费者购买,民众付款下单,不是收到与广告不符的商品,就是迟迟收不到商品,也联络不上卖家,投诉无门。
内政部最新统计显示,去年网路犯罪发生1万2195件,以诈欺3644件、占29.88%最多,妨害名誉(信用)2696件、占22.11%居次,妨害电脑使用1405件、占11.52%居第3,三者合占63.51%;相较前年减少952件。
高虹安直言,内政部统计数字显然与民众观感有落差,细看统计交叉分析,实际减少犯罪发生数的案件是妨害名誉及妨害电脑使用,「诈欺」部分并未减少,违反洗钱防制法的案件还遽增163.64%。
高虹安表示,每一起犯罪案的被害人并不一定只有一人,诈欺案件数虽然只占29.9%,但是被害人中却占了48.11%,每件诈欺案的平均被害人为1.97人,远高于妨害名誉的1.06人或妨害使用电脑的1.02人。虽然网路犯罪的件数下降,但被害人数其实是微幅增加,显示每起案件的平均被害人也是增加。
曾铭宗则认为,现在常常会收到股市诈骗炒作等讯息,内政部统计数据跟民众感受差太远,尤其是仅公布犯罪件数,却没有公布受害人数、金额等,恐有以偏概全的疑虑。
曾铭宗进一步表示,网军随便骂人也是犯罪,却根本没人管。因为网路犯罪牵涉到很多跨部会业务,呼吁NCC针对网路诽谤、霸凌等事件站出来处理,不要选择性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