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院士:如果想要赚钱,那还是离中微子远一点
(原标题:王贻芳院士答观众提问:如果想要赚钱,那还是离中微子远一点)
王贻芳
澎湃新闻记者 虞涵棋
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物理学报告上,若有人问起商业化前景,该如何作答?
11月15日晚间,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未来科学大奖学术报告会:中微子与宇宙”上,一位观众提问道,中微子是否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要如何抓住这个“风口”,获得赚钱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用一句话回答:“如果想要钱变成钱,那还是离中微子远一点。”
王贻芳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与领导者,凭此成就获得了2015年的基础物理学土坯将和2019年的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非常小,不带电,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每秒钟都有亿万个中微子穿透人的身体。因此,探测这种粒子充满挑战,而与中微子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多次摘得诺贝尔奖。
此外,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曾是物理学界的一桩悬案。简单来说,科学家发现太阳产生的中微子的流量只有理论模型的三分之一。是测量结果有误吗?后来,科学家发现中微子共有三种,它们之间会相互转换,称作“中微子振荡”。
大亚湾实验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中微子源,以天然山体为噪音屏障,在2012年抢先宣布发现了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公认是中国在现代物理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堪称中方主导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典范。
王贻芳在海外深造时师从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奖得主丁肇中。他在现场回忆道,丁肇中曾经表示,要做实验就要做最好的实验,方方面面都要领先国际水平。王贻芳说道,他努力追随丁肇中的理念,实验设计力求完美,甚至超前设计也是必要的。
近年来,王贻芳的工作重心放在推动中国环型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上。虽然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认可的声音,但360亿元的预估造价引发争议。
这场辩论从包括杨振宁在内的学界泰斗延伸到每一个普通的物理学工作者。在这次报告会的现场,高能所理论物理室主任邢志忠也说道,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授课时曾问起学生们的态度,赞成反对皆有之,而反对原因主要还是“太贵”二字。
“360亿可能就是一个县级机场的造价,但大型对撞机带来的科技、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邢志忠说道,“上世纪80年代,正是由于欧洲核子中心的对撞机需要传输大量数据,所以发明了网络,到后来商用。很多东西看起来和日常生活毫无关系,但最后却有密切的关系。”
邢志忠的这番话,或许是对开头那个观众提问在另一个角度上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