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人这一生,都在解答这3个问题
人活一生,总是绕不开关于交友、幸福、人生目标等终极命题。
我们对这些命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和高度。
今天这篇文章,王志纲老师结合他过往几十年的经历和经验,讲一讲他对这些命题的看法。希望对迷茫焦虑的你有所帮助。
一、财富自由,就是幸福吗?
穷尽一生,每个人都奔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但是幸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有些人一辈子都奔着财富榜上的排名去了,有些人则奔着官场上的座次去了,还有些人像“竹林七贤”一样过着闲散的日子,时而抨击世俗,时而癫狂作态,最后却像伯夷、叔齐一样,差点连锅都揭不开。
有权、有钱、有时间,哪个才是幸福的标准呢?
我认为,幸福的标准是三个自由: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和灵魂自由。
1.财务自由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都传承着一个基调,无论儒道释,在财务自由这件事上口径相同,无非“名利惊人不过大梦一场,安贫乐道才是义之所在”云云,仿佛这才是正确的。
但是,人的欲望终究难以阻遏。“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些古语说明了中国人的另一面。如今,财富大潮的裹挟更让许多人变成了演员,用情怀和热诚来掩盖拜金的双眼。
在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的年代里,幸福和金钱仿佛画了等号,很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人,依旧日日辛劳,向着更宏伟的数字迈进。
首富的宝座魔力无穷,然而商海难测,载浮载沉数十年,一朝高楼倾塌。就像《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说的那样:“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但无论追捧还是批判,毋庸讳言,财务自由终究十分重要。手无余财的人,自己能不能过好且不论,上不能奉养双亲,中不能照顾家庭,下不能抚育子女,这种人空说自己有多幸福、多潇洒、多智慧,都是枉然。
财富是一把双刃剑。财富可以成为寻求尊严和自由的船桨,也可以成为禁锢自己的枷锁和镣铐。一切取决于你对财富的态度。
成功人士总是令人艳美。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问查理·芒格:“怎样才能变成你这样的有钱人?”
查理·芒格的回答很有趣:“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你也会变成我这样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有哲理的回答。
由于能力需要时间来培养,所以生活在不同阶段的人,在财富的积累上必然有差异,在事业的发展上也天然存在着差距。
只有在对财富的欲望、对财富的控制能力和所积累的财富三者相匹配时,人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财务自由。
2.时间自由
时间和生命是同义语。时间是由自已掌控还是由别人掌控,有天壤之别。别人掌控你的时间,就相当于你的生命悬于他人之手。能否实现时间自由,是幸福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
在我看来,时间自由的真谛其实是能够掌控分配自己时间的权力。我能安排自己的时间,不愿意参加的事情,天王老子请也没用;乐于参与的事情,再忙也高兴。忙不忙其实是辩证的关系。
要把时间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忙的事情上”。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这种转变是一个人独立意志的体现,也是时间自由的外化。
前两天我刚刚到外地打了一天的球,晚上还有饭局,一天奔波,但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来的,所以就感觉不到累。
有些企业家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还坚守岗位,这是一种进取精神的体现。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是他们遵从内心的一种安排,他们在乎的不是钱,而是成就感。
任正非、曹德旺就是这样的企业家,看起来很没有情调,过得很累,但其实人家过得很充实,在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其间苦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任正非是典型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例子,40多岁才一头闯进深圳,家庭不谐,事业不顺,可以说是走到了人生的低谷。
后来终于遇到了机会,能够一展抱负,他用自己的理论和意志创建了一番事业,实现了自己和民族的梦想。
在国际巨头压境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走了“贸工技”这条方便易行的路,华为却选择了坚持“技工贸”,苦心孤诣数十年,终于从第三世界崛起,和世界顶尖公司打擂台,最后成了人人敬重的强者。
在我看来,任正非就是时间自由的典范,无论各级领导视察还是公关媒体采访,或是商务应酬,除非必要,一律不参与。他把时间用在到全球各地出差上,用在与华为员工聊天上,用在思考企业未来上。
这样来看,时间自由和忙碌与否并非同一个问题。能自己掌控时间,能高效地运用时间,才是时间自由的本质。
3.灵魂自由
第三个自由是灵魂自由,也可以说是精神自由。相比前两点,这一点更加困难,普罗大众能做到者寥若晨星。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盛世往往思想不活跃,乱世反而容易出大家,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在中国古代,往往只有在王朝极其兴盛,有了充分的自信时,思想才会有限地开放。人不能超越时空,但是在所处的时空内可以自由飞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我们要在既定的规则下生存,但是要牢记自己是独立的,万事不求人,不趋炎附势,不搞人身依附,不冲撞,也不逢迎,这样才能做到灵魂自由。
4.幸福阶段论
三个自由是评定幸福与否的标准。刚生下来的娃娃,有奶吃就行,但这是幼年的快乐,而不是幸福。幸福是自省、自修、自证之后的自我完善,人只有在反刍人生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幸福。
只有驾驭了人性,才能成就幸福,要不然就只是看起来辉煌,其实荒唐。
如此说来,难道只有垂垂老矣才能体会到幸福?不然,幸福有标准,同样也有阶段。
以我王某人为例。少年时,我的幸福是“得到”。我在贵州大山中成长,在那个时代,看不到未来的路,只有不断地拼搏奋斗,去大量掌握不同的技能来改变命运。
大学毕业后,我依旧是“衣无领,裤无裆,一个背包闯天下”,我在那个时候就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自己有感觉的事情,并坚持做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不断有所收获、不断充实的幸福。
人到中年,我认为生命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觉”。我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想以有限的生命体验无限的生活,但人生苦短,所以唯一要做的就是“不重复”。
晚年的时候,幸福于我就是“自由”。不仰人鼻息,不为俗套所束缚,就如我曾经书写过的对联“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一样。
再结合我为望蜀书院建成所撰的对联“三千年读史尽是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两联中的心境和故事,可以说是我这一生的写照了。它们或许对你也会有所帮助。
人们总认为,荣华富贵是人生至境,是成功的标准,所以要大富大贵。其实,富贵很朴素。
富就是“万事不求人”。不求人必须做到三个独立:财务独立、人格独立、灵魂独立。三者是统一的。有的人富甲天下,如一个个首富,你能说他们的人格都是独立的吗?有的人空言人格独立,但财务困顿,只能是孔乙已式的清高。
贵就是受人尊重。尊重是要不来的。不少人常把身外之物(或官或权)带来的巴结当成该得的尊重,那其实只是镜花水月。高山仰止,心向往之。靠什么,靠操守德行,靠实力。如此朴素的常识,不少人,特别是靠身外之物而得志之人,往往到卸去礼服、洗净铅华之后才明白。但往往为时已晚。
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是不为财富所累的人,没有和过多都一样。身心安泰,“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吗?遗憾的是,很多人本末倒置,结果我们看到了多少人间闹剧。
二、不同的人生目标,
造就不同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都想过好自己的一生。好的人生大致有三种:平顺人生、传奇人生、成功人生。
第一种人生,叫平顺人生。一般人的追求不高,也就是希望能够平平稳稳地过此一生,所以人们非常害怕兵荒马乱,都希望躬逢盛世,平平安安地过小日子。这种平平稳稳的人生就是平顺人生。
平顺人生没什么不好,就怕有时风太急、浪太高。人的一生,就像筑起一道堤坝,只要你的欲望不超过堤坝的高度,你就能收获堤坝之内的安稳的幸福。怕只怕一夕之间,海啸涌来,冲毁堤坝,一切皆无。
所以,还是要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对未来能有基本的预期。
第二种人生,叫传奇人生。什么是传奇人生?自己都想不到的人生才叫传奇人生。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40多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时代。我们这代人的命运也随之起伏,诞生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尤其在商界,更是如此。
这些草根老板出身卑微,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没有优雅的谈吐,也没有潇洒的举止,但他们却是中国八九亿农民当中的龙中之龙、凤中之凤、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今天的成就,来自生存竞争。他们的发展轨迹暗合了生存竞争的哲学——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人们看到的仅仅是他们的出身,但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成功率远远低于科班出身者,可能只有科班出身者的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但与低成功率相对应的高赔率,使成功的他们更具有传奇色彩与生命力。
传奇故事的另一面,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三种人生,就是成功人生。我认为,所谓成功人生,第一,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充分实现;第二,命运的缰绳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三,自己的心灵是充实的、愉悦的。
拥有成功人生的人,不像有些人那样在外人看来很光鲜,但实际上活得很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厌烦,可又不得不为之。(有些人实际上已经患了忧郁症,昨天看着还是好好的,突然就精神崩溃了。)
我认为,在平顺人生、传奇人生和成功人生中,我们要尽量地保底,至少有一个平顺人生;不刻意追求传奇人生,因为风险很大,而成功概率很小;尽量地争取成功人生。
三、最好的朋友,
人品好,做事靠谱
谈谈我的交友原则,希望能对你有所补益。
1.第一类:可以交流的
第一类朋友,是可以交流的。交浅不言深,言深不交浅。可以交流有两重含义,首先要值得交流,其次要能够交流。
值得交流的前提很简单,就是人品好。朋友一定要是好人,是热心人,是走正路的人,能力是否出众倒无所谓。
我给这样的人取了个外号,叫作“无公害植物”,要说成就什么伟业谈不上,但是人很阳光,充满正能量。我很喜欢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有的时候,人们做一些事情可能会身不由己,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说话。说真话在某些时候是危险的,小则不合群,容易得罪别人,大则容易惹祸上身。
但是绝对不要说假话,不要说违心的话。现在这个社会上阿谀奉承的人不少,到处花花轿子人抬人,他们都认为说恭维话不掏钱,光赢不亏,成本最低,所以越说越多。这也符合人避实就虚、趋利避害的特点,但牺牲了人品和格局。
能够交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能聊得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要是驴唇不对马嘴,总是对牛弹琴,硬搅在一起也很辛苦,何必呢?朋友要是没什么共同话题,一般是很难长久交往下去的。
话不投机,自然就渐渐疏远了。当然,能聊得来不是要求对方有多深刻睿智,只要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并且尚有思考的冲动就足够了。
还有一类人,可能是视野或格局所限吧,整天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关注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蜗牛角上争天地,对于外界基本丧失了直觉。和这类人在一起,有时也要碍于面子寒暄两句,着实让我感觉很痛苦。
值得交流、能够交流,这两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已经筛掉了90%的人。有的人立身不正、花言巧语,有的人则是浑浑噩噩、人云亦云,这样的人还是不交为妙。
2.第二类:可以合作的
通常来说,总会有人劝告你,朋友间轻易不要合作,因为一旦涉及利益,友情往往会分崩离析,最终落得个友情和事业皆失的局面。似乎现实的教训也大多如此。
但在我看来,朋友间不仅可以合作,而且这种合作一旦达成,远比陌生人间的合作更有力量,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把握节奏。朋友间的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调试和选择的过程。要由浅入深,慢慢把握对方的优势和劣势,相互磨合,而不能一步到位。
当然,在合作过程中要常怀善意,而不是斤斤计较。这个社会聪明人很多,但是一群聪明人在一起往往做不成事情,一个比一个算得精,谁都不肯吃亏,只想着占便宜,合作的基础都难以具备。
相反,当你怀有足够的善意,并且掌握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方法,你会发现,朋友间的合作很容易达成。
如果说合作的前提是善意,合作的方法是由浅入深,那么在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靠谱”。有人说靠谱是契约精神,有人说靠谱是尊重时间,也有人解释为有效反馈。要我说,其实很简单,把事情交托给你,能让别人睡得着,这就是靠谱。
我非常看中“靠谱”这个品质。做事情,小有小的靠谱,大有大的靠谱。
小到一个司机能不能准时、安全、平稳地把人送到目的地,中到一个向导能不能尽心尽职地安排好全程的考察,大到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能不能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地完成交付,都是检验人是否靠谱的表现。
只要是靠谱、在本职工作上能力过硬的朋友,都是可以合作的朋友。
3.第三类:可以托付的
第三类朋友,是可以托付的。这样的朋友,可遇不可求,有一两个就是幸运。谈恋爱讲究托付终身,交朋友也一样,因为你托付的,很可能是身家性命。
同样,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交友标准,不过,切记凡事过犹不及,一旦失去分寸感,模糊了边界,再好的友情也会变成一场灾难。
四、知识是一种力量,决定你未来有多大作为
这些年来我能做点事,我把原因概括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阅万般人”。
知识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结合我这几十年来对于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思考,我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信息、经验、智慧、思想、理论。
这五个层次既逐层递进,又相互贯通,就像五个台阶,不同的台阶对应着不同的格局和气象。你站在什么样的台阶上,将决定你未来会有多大作为。
1.信息
绝大多数人口中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信息这个层次上,信息的多少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开化程度。人们有时会说某个人是“土包子”,其实就是说这个人信息闭塞、孤陋寡闻。
在交通不方便的时候,很多身在农村的父老乡亲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在我生活的贵州大山里,要是有人能走州逛县,看过外面的世界,那就绝对属于见过世面的人了。
是否掌握信息、掌握信息的多少、能否对信息进行初步处理,是衡量知识水平、区分现代人与蒙昧人最基本的指标。
与前者相对的还有另一种人,他们大多满肚子的信息,但最多也就相当于包工头,砖瓦之类的建筑材料随身带着一堆,但始终不会盖房子,更不可能建成巍峨的建筑,充其量只能算是“知道分子”。
构建巍峨的知识大厦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掌握信息,但掌握信息终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闭塞和迂腐同样不可取。
2.经验
信息爆炸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一个人的存储量终究有限,如果只是像两脚书橱一样保管,即使有再大的书橱,也存储不了多少信息。
真正有本事的人善于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善于提炼概括归纳,让信息活起来,随时能拿出来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
经验来自生活的历练,是撞了南墙知道回头的自知能力,有些人虽然饱读诗书,但终其一生,如果不能总结和积累经验,终究会一无是处。
当然,总结经验的人也有两种。
一种是变得更为油滑,去迎合、适应社会,甚至采取偷奸要滑的办法做事;
另一种,恰恰相反,在经历过这个过程以后,发现社会中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然后积极地改造它们,为社会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选择成为哪一种,就和人的心性有关了。
另外,有的人看到别人跌倒,自己就能避过去,这就是典型的聪明人。有的人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也不失为一条好汉。有的人呢,从哪里爬起来又在哪里跌倒,这就是人们说的“一根筋”,永远在同样的地方犯错误,永远在犯同样的错误。
经验的积累和学历高低没有关系,只和一个人的悟性与灵性有关系。有很多农民并没有读过书,也没见过多少世面,但是很有经验,而且是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农谚,都是经验,比如“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乡间俚语也是经验的一种体现。
同时,经验既是知行合一的产物,又能推动我们更好地知行合一,把众多信息变成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少走弯路,不重复。人生有限,但经验能有效地拉长人生的长度,使人看到更多的风景。
3.智慧
经验有对有错,甚至有时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相违背,因为经验只能总结过去,而无法体现未来。只有把经验升华成智慧,我们才能做到鉴往知来。
智慧同经验一样,也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传达室的老大爷和田间的农民,也会有自己的智慧。对知识阶层来说,智慧更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升华,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厚积薄发、有所创新的关键。
4.思想
前面谈的获取信息、总结经验和升华智慧,其实都是为形成思想做铺垫。
不为世故所淫,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他人言论所左右,冷静看待和分析一切,独立思考问题,所发表的意见对别人有启发,这样的人就能够称得上有思想的人了。
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可以用《论语》中的“君子不器”来形容,他们从医可能成为悬壶济世的名医,从商可能富甲一方,从事咨询可能成为顶尖的咨询师。有思想的人尤其适合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因为创新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5.理论
思想再上一个台阶,就成了理论。与思想的碎片化和快速迭代不同,一套完整的理论讲究逻辑自洽、章法严谨、开阖有度,只有扎实地打好根基,理论才能够自成体系。
理论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阅万般人的积累。现在有些人冒充理论家,故弄玄虚,他们能坚持多久,只有天知道。
知识有五个层次,相应地,人才也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掌握信息的人能够为人所用,富有经验的人能够少走弯路,具有智慧的人能够抢占先机,独具思想的人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业,而那些极少数能够创建理论的人则可能引导社会。
在这个很多人都焦虑的时代,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尤为重要。我们要铭记,知识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修养。
来源 | 笔记侠(ID:Notesman)
作者 | 王志纲;编辑 | 呼呼大睡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