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深圳能连续三年登上“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宝座?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为104.2%,结合2022年产量87.47万辆产量,预测深圳2023年全年产量约为178.6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2023年度汽车流通行业信息监测发展报告》,第二名上海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至128.68万辆,相比21年160%的增速,和2022年的57%,增速进一步放缓。而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位居第一的西安更是增速骤减,产量降至98.38万辆,不到百万。

与此同时,深圳已经连续三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超过100%。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诸多省市群雄逐鹿的背景下,深圳稳步登上“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宝座。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大涨,主要得益于比亚迪的贡献。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投产,规划提供60万辆的产能,提升了深圳整体的产能规模。

而这一效应将进一步被放大。深汕特别合作区曾在全区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项目总投资250亿元,目前比亚迪深圳超级工厂一期6条产线已投产,二期正在建设,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提供超过5.4万个就业岗位。接下来两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还将大幅释放。

再从产业基础来看,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具备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了电池、. 电机、电控“三电”核心技术链条闭环,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超 多强”的企业格局初步形成。

据统计,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1/8。全市集聚了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整车、核心三电、电池材料以及充电桩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3胡润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深圳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榜首,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从政策端来看,近年来,深圳市也持续在金融、政策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持。

按照《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规划,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0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70%,位居全国前列;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0万个,超充站300座。

根据2023年出台的《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2条举措,明确到2025年,深圳辖内金融机构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融资服务参与主体进一步扩大,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优势。

然而,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以量取胜。相关产业链的布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利润率的保持都是需要被重视的因素。

全国各地都在发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年攀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产销量创历史新高,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产量上升,规模化生产带来成本降低,车企纷纷降价以占领市场。加上各地政府“以价换量”的大规模补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也是愈演愈烈。

从去年特斯拉带头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开始,新能源汽车已经经过多轮价格战。2024一开年,比亚迪更是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宣布旗下多款车型降价,将电车带入“7字头”时代。

一年酣战的结果,是行业利润率的整体下滑。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个人公众号提供的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为5%,已经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8%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正在从高利润行业跌落。

有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上升时期,市场建立新秩序而产生的正常现象。但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同时也反映了各品牌产品同质化高、技术创新缺乏等的问题。

如何防止“谷贱伤农”,让产业持久健康发展,也是各地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冷静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