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包产到户,他和毛主席曾发生激烈争吵!如今看,他们都没私心

开国元勋中,毛主席的功劳最大,威望最高,“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终生未变。

他领导中国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与天公平起平坐”,更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重整旧山河,拯救天下穷苦百姓。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而舍身忘死投身革命,刘少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从战火中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艰苦朴素,戒骄戒躁,和全国人民一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战天斗地,为改变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着。

毛主席最怕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出现偏差,造成老百姓“吃二茬苦”,无数英烈为之奋斗的理想付之一炬。结果,因为对形势造成错估,发生了特殊运动。

特殊运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造成了全国的混乱局面,国家发展受阻。面对这种形势,刘主席忧心仲仲,他想结束这种混乱,让国家发展步入正轨。

毛主席认为这是他害怕群众的表现,刘主席为此正面发火冲撞:“革命几十年,死都不怕,还怕群众?”

运动初期,刘主席使用了派驻工作组指导的办法,为的是不让运动失控。毛主席则批评是镇压群众运动搞专政的表现。

对此,刘主席并不认同,在大会上也进行了申辩,刘主席为此还说出了“无非是下台,不怕下台”的气话,震惊了参会的所有人。

两位主席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1922年8月,刘从苏联中山大学学成归来,投身领导工人运动,两人一起领导了安源工人大罢工。

之后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两人并肩战斗,革命友谊逐渐深厚,均成为我党才学、品格、能力绝顶的领袖式人物。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刘数次在关键时刻出任重要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退居二线,刘则担任国家主席,主持一线工作。两人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同看法,均属于公事,没有任何所谓的“权力之争”。

两人第一次出现“激烈争吵”是在1962年,总结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时,刘认为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毛主席并不认同。

在如何解决面临的困难时,刘主张使用“包产到户”的措施迅速解决面临的严重困难,毛主席则不认同,并表达出不满意见。毛主席认为“包产到户”虽然短期见效,但也会产生贫富分化等问题。

为此,两人之间发生了一些言语冲突。后来,围绕特殊运动及派驻工作组等问题,他们再次发生严重争论。

江青、林彪、康生等人也看到了这些分歧,他们瞅准了时机发难,在他们的利用和推波助澜下,刘主席1969年11月病逝,成为那个时期的最大冤案。

两位都是一心为民,廉洁奉公,无私无畏的伟人,正如刘主席的夫人王光美所说,他们之间没有私人恩怨,分歧也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两位伟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他们都没有错,值得我们永远致敬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