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台湾改装」重新向乡村学习

文化部长史哲(中)与策展人、评选委员等,期许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让台湾经验被看见。(国美馆提供)

疫后的首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由东海大学建筑系团队策画的《地景中未完成的协议-台湾改装》为题,以台湾人因应环境的经验,呼应本届大会主题「未来实验室」,重新向乡村学习。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将于5月20日起在义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欧尼宫展出,文化部长史哲于行前记者会上表示,此次应是台湾「这几年来在世界上能见度最高的一次建筑双年展」,本届以地景概念讨论而非聚焦单点式个别的建筑,展现了台湾在地景上的特殊性,从过往的客厅即工厂,到现在的未登工厂、农舍等,反映了台湾人想要一搏的智慧,从百年前产蔗糖为大宗,到今日以半导体闻名,「可以想见我们对环境的能量很大」。

本届台湾馆评审委员黄健敏认为,此次的台湾馆可谓「承先启后」,策展团队采取的「教学联盟」模式,重现了过去台湾建筑系所「六校联盟」的生态,而这些参与的年轻学子,更是有可能在10年20年后成为策展人,对于台湾建筑的传承而言别具意义;评审委员徐明松认为过去建筑界强调的是以建筑语言的操作调整地景,然而今日的策展更多的是以常民经验看到台湾,带来不同的人文思考。

策展人曾玮以自己每天去运动所见为例,从一开始简单的冷冻车改装成室外KTV,到了夏天搭上棚子防蚊虫,秋天的时候甚至已搬来高脚椅而有吧台的风格。「可以看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状态跟人的活动,其实是非常柔软而且会反映周遭环境」由此思考进而由剖面调查不同气候带和林相的台湾,人们是如何用柔软、多变的类建筑,有效地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

曾玮指出,由台湾的剖片去看人们在其中的对应并非静态的,如调查蚵架地景,还会涉及进出动线、潮汐等,「所调查的东西是有时间刻度的」这有别于西方语境论述,而是回到台湾地景建筑特性:原始的、赤裸的、真实的,进行对话。以台湾的「改装」精神,提出重新向地景学习,向世界展现台湾的当代建筑语言,不只是建筑形式,更是建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