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作品首亮相 5/20前进义大利
东海大学建筑系策展人曾玮说,许多人认为建筑是一个产品,但对策展团队来说建筑是活的,它在自然环境中应有不同姿态来面临它所承受的问题。(潘虹恩摄)
由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东海大学建筑系团队策画的「第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参展计划《地景中未完成的协议-台湾改装》,将于今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于义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欧尼宫展出,国美馆于17日于乌日区作品组装厂房举办记者会,首度公开参展作品。
国立台湾美术馆17日于乌日区作品组装厂房举办记者会,首度公开「第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参展作品。(潘虹恩摄)
《地景中未完成的协议-台湾改装》呼应第18届大会主题「未来实验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提出对「未来」的见解。策展团队重新回到台湾的山海之间,发现无论是嘉义外海的蚵棚、嘉南平原上的温室或是梨山的茶园,这些不同海拔的农业地景都是人类理解并适应自然作用的节气与时序后,进一步加以「改装」的构筑性,并从中提炼出面对台湾建筑未来发展的可能方法。
《地景中未完成的协议-台湾改装》除由东海大学建筑学系师生共同完成展览的重要作品,同时也邀请成功大学、淡江大学、逢甲大学、中原大学4所学校建筑学系参与。(潘虹恩摄)
东海大学建筑系策展团队策展人曾玮说,许多人认为建筑是一个产品,对它的看法仅剩「漂不漂亮、好不好用」,但对策展团队来说建筑是活的,它在自然环境中应有不同姿态来面临它所承受的问题,正如田野调查中所见,很多建筑都用轻松且柔软的方式,解决掉面临的生存问题,因次有这次展览的诞生,重新爬梳和外界环境、自然的关系。
国立台湾美术馆馆长廖仁义指出,此次展览可以看到,很多或许在人们看来是简陋的搭建,事实上都拥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的实用意涵,不见得是遵循西方的模式,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中以自己的方式与自然发生关系。另外,策展团队带领学生一同参展,将教学放入策展过程中,让年轻人在学习阶段就能参与国际盛事,相信这对参展学生在思想的启蒙和成长上都能有所帮助。
《地景中未完成的协议-台湾改装》除由东海大学建筑学系师生共同完成展览的重要作品,同时也邀请成功大学、淡江大学、逢甲大学、中原大学4所学校建筑学系参与,所完成的作品将一同于「第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