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羅拔/育兒抓狂管訓班

有两个孩子之后,发觉最大的考验不在孩子身上,而是自己的脾气跟耐性。

三岁多的大儿子飞宝,正值脾气最难预测的时期,陪他玩的时候会指定大人要坐哪里,有时也会测试大人的底线,好比知道天冷要穿外套偏不穿,或吃了足量的水果后仍哭闹着要吃,吃一口饭可以磨菇数分钟还没入口,更是家常便饭。

一岁多的二儿子云宝,皮得不得了,无时无刻都在动,爬上爬下,敏捷迅速,一转眼就撞到手脚,甚至碰到头。他十分黏人,不捣蛋的时候就是讨抱。然而兄弟俩还无法玩在一块儿,因为云宝太爱抱哥哥,而且常摔哥哥的玩具,气得飞宝暴跳如雷,让爸妈煞是烦恼。

即便知道这都是正常的成长过程,有时我仍会失去耐性,进入碎念甚至责骂模式。碎念是对二儿子(因为他还听不懂),被骂的是已经懵懵懂懂的大儿子。事后,飞宝往往会向我道歉,问他做错了什么,发现他都知道。我也会向他道歉爸爸太凶了,希望彼此都改进,以后不要再发生同样的事情。仔细想想,孩子还小,对于情绪的表达与掌控,还在慢慢学习,即便有做错,是该指正,但大人该更有耐心。

再者,就是孩子在闹情绪时,不要期望讲个一两次他们就能听懂,需要沉住气,试着用他们的语言,不厌其烦地传达讯息。好比有天放学接飞宝回家时,在路上遇到了班上同学。同学要请飞宝吃面包,他表示拒绝,接着忽然大哭起来,并在地上打滚。我向同学妈妈说了声不好意思,抱起飞宝往回家的路上走。然而他哭得更大声了。我放他下来,再三询问,才知道他是想吃面包,但拉不下脸。于是我告诉他,同学要请你吃,想吃就吃,不用不好意思,记得说谢谢就好,想吃却说不想吃,哭闹打滚,大家都无法明白你的想法呀。过了一会儿,他停止哭泣,说想去找同学。我便带着他去,同学笑容可掬地再次拿出面包,这次他接过来,道了谢,开心地回家。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及用适当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对我来说是门大学问,然而为了两个孩子,我愿意继续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