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记江苏“最美青年”陈建军

交汇点讯 2018年援疆,2019年外派学习ECMO技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义无反顾驰援武汉……这是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建军这些年的工作足迹。在从医之路上救死扶伤,陈建军用医者的仁心大爱和高超医技,为生命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1月19日,射阳患者老丁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被紧急送往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入院时,患者已神志模糊,心率严重失常,瞳孔放大。“当时抢救只有百分之二、三的把握。”患者儿子丁海峰说。重症医学科陈建军团队第一时间组织会诊,决定借助ECMO技术,为患者争取生还机会。争分夺秒,从为患者置入ECMO导管到转机成功,仅用时20分钟,随着接下来PCI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最终被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目前,69岁的老丁已出院回家康复疗养。

同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重症医学科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陈建军及其同事的日常,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只为创造生命的奇迹。3月21日,滨海患者小刘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还是陈建军团队,凭借着高超的医技,又一次为患者燃起生的希望。

作为重症医学专业的专家,陈建军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救治能力,熟练掌握各类危重症救治:“重症医学科是处于生死关口的科室,是给生命筑起的最后一道防线。”

说起ECMO技术,陈建军功不可没。“ECMO是一门顶尖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同时也代表一个地区的危重症急救水平。ECMO就是体外膜肺氧合,是体外生命支持的一种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心肺替代,使用人工膜肺和人工泵,让心和肺得到充分的休息,并维持机体所需的氧供和血流,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陈建军说。

2019年以前,盐城地区还没有ECMO治疗技术,需要请南京或上海的团队来抢救患者,上机后再将患者转到南京或上海进行后续治疗。“有些患者发病后根本等不及大医院的ECMO团队。”2019年,陈建军在医院的支持下,建立了医院的第一支ECMO团队。这些年,作为盐城地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每年收治患者2500例左右,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

“作为医生,能给更多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是最幸福的事。”谈起为何选择从医,陈建军说,“父亲是一名社区医生,每次帮助病人后那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耳濡目染,治病救人的信念在陈建军心中更加坚定,“高考填志愿时,我都填了医学类,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是我的人生追求。”

2006年,陈建军如愿以偿穿上白大褂,凭着对事业的热爱,他不断提升自我。不久,他就参与了多项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开展的系列科研项目获盐城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盐城市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目前还承担市级课题3项。

2009年盐城甲型流感暴发、2014年昆山爆炸事故、2016年阜宁风灾,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工作中,都可以看到陈建军忙碌的身影。2017年12月,陈建军响应号召援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处偏远,县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医疗设备陈旧,当地群众往往因为一些常见多发病,要到伊宁县或5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治疗。看到这些,陈建军急在心里,他将气管插管术等技术项目开展起来,多项技术是在当地医院是首次运用。

2020年2月18日,陈建军作为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与队友一道,整建制接管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两个重症病区。作为重症一区负责人,他学习最新的诊疗规范,“一人一策,专人负责”,高危操作他总是冲在最前方。一个月,医疗队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89名,其中71名治愈出院,13名明显好转,5名患者新冠肺炎治疗好转,因基础病继续治疗。

哪里有需要,陈建军就出现在哪里。这些年来,以ICU为主阵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担当。“特别能吃苦,学习能力强,成长非常快,陈建军把危重症相关操作技术基本都掌握了,还能带后来的医生一起做。”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自强说。同样,在盐城市卫健委人事处处长唐晓军看来,工作中的陈建军有种不服输的韧劲,善于学习创新,也善于凝聚众智,作出对患者最有利的措施方案,是个踏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好医生。

因为忙于工作,陈建军很少有时间陪家人,作为妻子的彭霞是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虽然俩人在同一单位工作,但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一起上下班时,才是我们一天下来说话最多的时候。他总是开玩笑地跟我说,老婆,我们聊聊天吧。”

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