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端车都用增程,不用插电混动?内行人道破,明白了

其实,今年才是新能源的转折点。

不仅是渗透率平稳突破50%,就是市场也出现清晰分层。

在此之前,车企是做插混,还是做增程,都是一头雾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到了现在,玩高端就就用增程,低端就做插混,还有余力就搞一搞纯电,都是现成的套路。

看到这里,还有人没明白,为啥高端车都用增程,不用插电混动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只是我们常听厂家吹牛,反而把近在眼前的道理忽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就是,说插混技术好,只是虚假繁荣

不管说油车还是插混技术好,都是底子太差的缘故。

打个比方,就像我用剑耍出18种花样,根本赢不了你上来就刚一枪。

所以,油车技术好,是因为热效率太低,而插混技术好,也是因为“油电并行”的算法太难搞。

譬如,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该发动机出力,电机出力?谁先出力?出多少力?——这个时机怎么把握,这个比例怎么分配,都是讲究。

但结果呢?就是很牛的插混,都很难做到平滑切换。

这个拉跨的体验,肯定高端不起来。

至于额外的享受,那就更别指望了。

并不是说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东西只要加钱,油车也能装的,都不叫事。

真正无解的是高阶智驾,插混很难搞定。

毕竟,插混系统的运作,需要发动机的介入,虽然加速很有劲,但延迟性太高。

也不是说做不了智驾,但硬要做出来,效果跟增程或纯电,也是没法比的。

譬如,新汉EV就给了高阶智驾,但插混版却是没有份的。

所以,插混的所谓技术,只是虚假繁荣而已,根本不值一提。

其次就是,增程的豪华体验,技高一筹

提及这点,也要从2点来说。

第一点就是,增程上限高,插混是拍马也追不上的。

不仅是智驾更好摆平,就是机械素质也能轻松拿捏。

毕竟,增程是由纯电驱动,只要搞一搞电机,性能就能原地起跳。

譬如,比亚迪的仰望U8,直接给了4电机,力大砖飞,还能原地转圈。

相比之下,卡宴那一套V8插混,只是象征性加入一颗130kW电机,可玩性就太低了。

所以,插混就不适合玩高端,现在也就长城在坚持。

第二点就是,增程比插混更能堆料。

这不是钱的问题,根本在于增程的技术简单。

譬如,无需动力合流,无需复杂传动,动力链开发简单,就节省下来很多资源。

不仅如此,增程还能与电车共享平台。

譬如,问界M9增程版与EV版,一次性就能开发出来;而秦PLUS插混版与EV版,却要另起炉灶。

这么一来,增程又节省下一大笔资源,用以疯狂堆料,从而让车更“豪华”。

所以,增程不管性能体验,还是舒适体验,都比插混有优势。

最后就是,增程的豪华点,更为实用

说白了就是,不仅要大家叫好,同时也要叫座才行。

只要对比一下腾势Z9与问界M9,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一个是“三电机”加身,机械素质拉满;一个是“三件套”在手,舒适度无敌。

当然,非要说技术高低,比亚迪与华为都不带差的。

但相比之下,腾势Z9的三电机,不仅 2秒级破百,还能原地掉头,明显比问界M9的智驾更有吸引力。

先不说网友,就说我成天都很想整台腾势Z9,玩一玩狂野飙车了。

但这仅是玩一玩而已,而车子是用来开的

现实很无趣——根据理想的数据,因为85%车主都是在市区跑,很少上高速的。

说白了就是,仅就大多车主而言,并不追求什么机械素质。

所以,插混唯一可以标榜的线性加速,实际上是鸡肋,而增程的智驾彩电沙发,早都让“回不去了”。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增程能做到的,插混也都能——对此,我都懒得反驳了。

毕竟,前面也说了,插混是能做到不假,但体验根本达不到豪华的程度。

所以,插混搞个小电池,把价格打下来,比一比油车就行了,就不要玩高端了。

总的来说就是,增程与插混看着类似,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毕竟,增程的上限很高,技术简单,不费什么代价,就能搞得很豪华。

至于插混就不同了,一顿操作猛如虎,体验也就那样,根本撑不起高价。

所以,很多车企,譬如阿维塔、极氪等,都从插混毅然转投增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