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婚姻都毁在生完孩子后

全国的年轻人都听着同一套长辈的催催话术,催婚,催完婚了催生,催完一胎催二胎。

饭桌上,一众亲戚喝得满脸通红。爸妈说:“你只管生,生完了我们给你带。”大姑爷插一嘴:“今天亲戚们都在,你们两就表个态,什么时候让你们爸妈抱上孙?”旁边的大姨也攥着你的手:“还是要早点生,不然等老了病了,都没人照顾你们。”年轻的夫妇只能尴尬讪笑。

最终没顶住压力的两个人,开始着手备孕。

孩子生下来了,爸妈是开心了,然而产后的生活却乱作一团,两人不分日夜地围着孩子转,难得有一个安静的晚上,他们坐在沙发上,目光交汇却相对无言。

所以总有人说有了孩子才是婚姻的开始,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是婚姻的纽带,但不是爱情的纽带

长辈们的催生语录里一定有一条,没有孩子的婚姻不稳固,就像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一盘散沙。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有孩子的婚姻确实更稳定——这点,爸妈没骗我们。

有学者分析了多项大规模人口调查数据发现,在中国,离婚风险在不同生育状态的群体间有着明显的差别,未生育女性的婚姻解体率一直远高于已生育女性。举例来说,在70后中,已生育的女性20年内离婚率不到5%;而对于没有孩子的女性,这个比例接近1/3[1]。

这是因为很多人觉得为了孩子坚决不能离婚。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显示,认同“离婚总是对孩子有害”的人数比例占到八成以上[1]。

然而,孩子是婚姻的纽带,但不是爱情的纽带。为了孩子延续的婚姻很有可能只是名存实亡。婚姻稳定并不意味着婚姻幸福。

婚姻稳定并不意味着幸福,有可能离婚的想法已经在脑海里浮现了无数次 / 图虫创意

有了孩子的婚姻,可能更不幸福。

有学者梳理大量过往研究发现,大约一半夫妻的关系在生育之后经历了负面的转变,且相比没有生育的夫妻,他们的婚姻质量下降幅度更大、更突然,这种对于婚姻关系的影响可能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存在[2]。

另一项本土研究指出,从无孩到一孩再到二孩,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婚姻冲突对夫妻婚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逐渐增强[3]。这个结果的意思是,没有孩子的夫妻在面临小矛盾时可能能够协调解决,这对他们的婚姻关系不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在有孩子的夫妻面前,矛盾有可能演变成夫妻大战,对关系满意度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可是为什么两个人,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谈,从相看不厌到相看两厌,从靠我近点到离我远点,只要一个孩子的距离?

生娃第一问:孩子怎么带

一项研究追踪了176对夫妻在婚后第一年和第三年婚姻质量的变化,发现在此期间生育了孩子的夫妻之间冲突和分歧都有所增加,而在无子女的夫妻之间则没有观察到同样类型的增长[4]。

新手爸妈不仅要手忙脚乱地学习照顾新生儿,还需要兼顾问题频发的夫妻关系,然而在孩子不间断地哭闹中,在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被高度挤占的情况下,他们常常是力不从心的。

在研究中,学者把婚姻中对冲突的处理方式总结为建设型、破坏型和回避型三种。建设性的处理方式包括冷静地讨论情况、倾听对方观点、试图逗对方笑和妥协等等,破坏性的处理方式则包括辱骂对方、翻旧账、强词夺理、大吼大叫等等[4]。

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孩后夫妻间矛盾的频次上升,与此同时,面对矛盾,建设型的处理方式变少了,破坏型的变多了[4]。

老是看对方不顺眼,互相指责成常态 / 图虫创意

而在很多时候,这些新父母之间的冲突指向的是家庭劳动分工。

学者发现,女性对于家庭劳动分工的期待常常是不被满足的,这会对夫妻的婚姻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5][6]。

“丧偶式育儿”的说法自2016年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时至今日仍然是已育人群特别是新手妈妈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在某社交软件上,话题“丧偶式育儿”的浏览量超4900万次[7]。

什么是丧偶式育儿?

在今年发表的一篇有关幼儿园父职教育课程开发的论文中,研究者从幼儿园抽取了40名幼儿开展谈话调研,试图从孩童的话语中了解父亲的形象,当问及你的爸爸平时在家喜欢干什么时,得到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答案中排名前三的是玩手机、睡觉、抽烟喝酒吃零食[8]。

半夜,那边孩子哇哇大哭,这边老公鼾声如雷,可能是很多新生儿家庭的常态。

一个人独自带娃的时候,很容易抑郁崩溃 / 图虫创意

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内,女性几乎都负担着家庭照料的主要责任。《2018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中数据显示,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及成年家人、购买商品等无偿劳动的时间长达3小时48分钟,其中,女性每天家务劳动以及陪伴照料孩子的平均时间就有近3个小时,这个时长几乎是男性的3倍[9]。

更具体一点,25-34岁男性居民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平均时间是29分钟,女性是1小时5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男性的参与率是女性的1/2[9]。

再加上产假,以北京市为例,女职工产假可达158天,而男性的陪产假只有15天,如果没有祖辈或保姆帮忙,孩子半岁以前几乎就是母亲全职带[10]。

在经历了从伴侣到父母的转变之后,家庭劳动分工常常变得更加传统,在大众眼里,母亲似乎天然地头顶母性光辉,能更敏锐地察觉孩子的需求,更知道怎么去照顾孩子[6]。

在许多人眼中,女性似乎天生地更会照顾孩子 / 图虫创意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育儿胜任感量表(PSOC)可以用来评估父母的育儿效能与育儿满意度,该量表已被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广泛使用[11]。

一项在广州的地区教学医院开展的横断面研究,利用育儿胜任感量表对180对新手爸妈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显示,新手爸妈的育儿胜任感均处于中等水平,较为相近,并无显著差异[11]。

另一项针对上海市某妇幼保健院的277名新生儿父母开展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数据结果[12]。

这也就是说,育儿并不只是母亲的专长,父亲同样能掌握育儿本领。

明明生下孩子的是两个有手有脚的成年人,如果绝大部分育儿的职责还是无缘由地落到一方头上,她的心里如何会平衡,如何会没有怨言?这样的情况下,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孩子,让你们的爱情渐行渐远

伴随着性别意识和育儿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年轻爸爸也开始积极参与到育儿活动中[13],2022年,也有人大代表提出增加男性育儿/陪产假的建议[14]。

然而,这些都还十分不足以弥补两性在生育成本这件事上的鸿沟。

生育,不只是生孩子、带孩子这6个字说起来那么简单,有太多隐秘的痛苦不被言说,旁人,甚至是陪伴着整个怀孕生产过程的丈夫,有时候也不得而知、无法感受。

以哺乳这个最常见的育儿场景为例,我们以为哺乳是母亲自带的技能,实际上哺乳需要学习,女性在哺乳初期可能遭遇很多困难。当母乳不足时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追奶,母乳过量或喂奶不及时会引发涨奶甚至乳腺炎;喂养经验不足可能导致乳头皲裂,为了保证母乳的营养安全母体还需要严苛的忌口[15]。

一项跨区域的调查显示,在哺乳过程中,有超过三成的妈妈经历过乳头皲裂[16]。另一项针对670名母乳喂养的中国母亲开展的调查中,有42名女性在产后6个月内至少经历过1次乳腺炎,乳腺炎累计发病率超过10%[17]。

母亲在外出时哺乳也常常需要寻找母婴室来尽可能地避免尴尬 / 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生产给母体带来的生理创伤可能也让你们很难像从前那样亲密无间。

研究者发现,相比产前,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时女性的性欲、性唤起和性高潮水平都有所下降,性行为疼痛感更强;在产后1年时这些数据才恢复到产前水平[18]。

一项在今年发表的研究抽取了衡阳市405名已育女性,发现其中有超65%的女性因为生产出现了一种或多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其中压力性尿失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漏尿,检出率最高,占总样本的35%,其次是尿频[19]。

还有研究发现女性在怀孕及生产后身体上的变化诸如发胖、妊娠纹等,可能导致女性的自尊水平降低[20]。

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育后夫妻性生活的满意度也往往有所下降[21]。

当日常生活围着娃转,身体极度疲惫,性的优先级也自然而然地往后排了 / 图虫创意

转变不仅仅发生在生理上,新手妈妈的心理也可能在经历着巨大的转变。

在一项焦点小组访谈研究中,妈妈们认为孩子满足了她们对亲密关系的需求[22]。

另一项访谈研究中同样有母亲提到:“我的每一分精力、我的感情、我的爱,都集中在他(宝宝)身上。我觉得我已经没有空间容纳任何人任何东西了[23]。”

新父母们要做好准备,因为孩子不仅是一个时间掠夺者,还是个情感黑洞。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两个人要在孩子身上投掷大量的时间、注意力和情感,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父母”这个角色中时,原来很大一部分放在伴侣身上的注意力和情感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很有可能让伴侣感觉到被冷落[23]。

父母中可能有一方在情感上过于关注孩子,以至于忽视了伴侣 / 图虫创意

有社会学学者将家庭概念化为一个小系统,认为向系统添加新成员意味着对该系统进行彻底的重组[2]。新生儿的到来,无疑对原先的两口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可能某一天,这两个人才幡然醒悟,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感觉越来越疏远,甚至连沟通欲也丧失。

当琐碎的对话占据了交流的日常,曾经天雷勾动地火的爱情也渐渐消耗尽了新鲜感,伴随日渐臃肿的身体一起被磨平了棱角,甚至可能连温情也丧失,平静如一潭死水,有的只是共同抚养孩子的两个室友。

昨日你们可能还是互相打鸡血的工作伙伴,是畅谈到深夜的灵魂伴侣,有了孩子之后,工作也不再聊,因为很可能有一方迫于生计疲于奔命,而另一方迫于没人带娃成为全职主妇/夫,也鲜少再有除了孩子以外的谈话了。

这不就是有孩版《花束般的恋爱》吗?

参考文献:

[1]於嘉. (2022).  何以为家:第二次人口转变下中国人的婚姻与生育.  妇女研究论丛  (05),  47-69.

[2]Kluwer, E. S. (2010). From Partnership to Parenthood: A Review of Marital Change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 2(2), 105–125.

[3]郑振华 & 彭希哲. (2019).  婚姻满意度、婚姻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上海市不同生育状况“80后”家庭的比较研究.  青年研究  (01),  63-75+95-96.

[4]Crohan, S. E. (1996). Marital Quality and Conflict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in African American and White Coupl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8(4), 933.

[5]Belsky, J. (1985). Explo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arital Change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The Role of Violated Expecta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7(4), 1037.

[6]Goldberg, A. E., & Perry-Jenkins, M. (2004). Division of Labor and Working-Class Women’s Well-Being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8(1), 225–236.

[7]郭戈. (2019). “丧偶式育儿”话语中的母职困境与性别焦虑. 北京社会科学, 10, 117–128.

[8]谢红玉, 王琼琼, & 施艳. (2023). “酷爸”的修炼:父职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39(7), 62–69.

[9]国家统计局. (2019). 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

[10]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2022).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11]Yang, X., Ke, S., & Gao, L.-L. (2020). Social support, parental role competence and satisfaction among Chinese mothers and fathers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omen and Birth, 33(3), e280–e285.

[12]梁珊, 于腾飞, 刘文敬 & 程文红. (2021).  父母产后抑郁与育儿胜任感: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05),  1040-1044.

[13]刘倩倩, 徐姗, 高伟, & 史可. (2022). 产褥期初产妇配偶育儿参与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科护理, 20(27), 3871–3874.

[14]澎湃新闻. (2022). 给男性延长育儿或陪产假,从建议到现实有多远?

[15]陆杰华 & 张宇昕. (2022). 为母则刚?从生物性母职到社会性母职的建构过程探究.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4, 19-28+2.

[16]Zhu, X., Tian, J., Chen, G., & Christensson, K. (2014). Predictors of Breastfeeding Exclusivity in Three Cities of China. Breastfeeding Medicine, 9(2), 103–104.

[17]Tang, L., Lee, A. H., Qiu, L., & Binns, C. W. (2014). Mastitis in Chinese breastfeeding mothe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reastfeeding medicine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Breastfeeding Medicine, 9(1), 35–38.

[18]De Souza, A., Dwyer, P., Charity, M., Thomas, E., Ferreira, C., & Schierlitz, L. (2015). The effects of mode delivery on postpartum sexual func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122(10), 1410–1418.

[19]李丹丹,高红,彭艳红,刘宇苗,罗美艳 & 王志敏.(2023).社区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实践与研究(13),1941-1946.

[20]Van Scheppingen, M. A., Denissen, Jaap. J. A., Chung, J. M., Tambs, K., & Bleidorn, W. (2018). 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motherhoo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4(6), 973–991.

[21]Ahlborg, T., Dahlöf, L., & Hallberg, L. R. (2005). Quality of the intimate and sexual relationship in first‐time parents six months after delivery.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42(2), 167–174.

[22]Olsson, A., Lundqvist, M., Faxelid, E., & Nissen, E. (2005). Women’s thoughts about sexual life after childbirth: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ith women after childbirth.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 19(4), 381–387.

[23]Delicate, A., Ayers, S., & McMullen, S. (2018).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synthesis of the impact of becoming parents on the couple relationship. Midwifery, 61, 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