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带一路释疑
峰会召开前夕,当局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发布了题为《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的官方文件。
这是继2015年3月公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之后,大陆正式推出的第二份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政府白皮书,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利益共生 不是撒钱
人民网第一时间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他在解读一带一路建设「三共」原则中的「共享」原则时就强调,「我们毫无隐讳当然有中国的利益在里面,所以我一直讲『一带一路』建设不是扶贫,不是援外。
但是我们的利益是跟我们的合作伙伴的利益捆在一起的,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类似的质疑还包括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穷大方」、「烧钱买影响力」,这些资源不如用在国内经济建设和扶贫工作上。
为此,《人民日报》微信号前不久刊发了题为〈一带一路是空架子,中国当冤大头?用这些事实怼回去!〉的反驳文章,明确指出上述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具言之,首先,中国发起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体现了中方在解决一带一路融资难题上的智慧与诚意,是在承担大国应尽的义务。
其次,中国自身也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进出口额6.3兆元,约占中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5.9%。最后,中国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持,也并未让国内经济建设和扶贫工作有所荒废。事实上,2016年中国GDP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超额完成目标。
是个倡议 不是战略
如果说对外援助(撒钱)是国内舆论对一带一路的最大误解,那么国际社会的误解集中表现为把一带一路倡议说成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大陆研究一带一路的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在接受《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采访,解释了两者的根本区别,即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抗苏联的冷战工具,一带一路则是21世纪区域合作新平台。「西方国家之所以将『一带一路』倡议比为马歇尔计划,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没有参照系,又受地缘政治思维影响太大,以他们的现有思考方式无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
除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一些大陆媒体人看来,上述误读也跟一些大陆媒体自身的误导有关。
上月中旬,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对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表示,一带一路是倡议,不是战略。
喜欢提战略是大陆传播中的通病,国际传播一定不可以使用「桥头堡」、「排头兵」、「主力军」等军事化术语。「战略说法与『一带一路』提倡的理念是冲突的,也会让人敬而远之,甚至惧而远之」。
进入一带一路实作,预期将形成一系列合作文件、项目协议等成果,与会领导人还将共商未来合作大计。随着一带一路的继续推进,相关误解将得到进一步澄清。
(作者为大陆自由作家、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