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第一」 诺贝尔文学奖经常闹出争议
诺贝尔文学奖的金牌。(图/Nobel in Literature)
「诺贝尔周」已过了一半,生医、物理、化学这3大科学奖项已经揭晓,这几个学术类的奖项争议不大。然而接下来的文学奖、和平奖与经济学奖,就经常争论不休,因此这几奖往涉及作者的公众形象、意识形态与政治干预。
2019的文学奖得主,奥地利籍的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是最受争议的文学奖得主之一,因为在1990 年代波士尼亚战争期间,他坚决否认塞尔维亚对波士尼亚种族灭绝,而且他也是前塞尔维亚总统米洛塞维奇的明确支持者。
当他获奖后,数百人在颁奖典礼外抗议,近6万人签署请愿书,要求瑞典学院撤销。另外,波士尼亚、科索沃和土耳其政府发表了正式谴责,而阿尔巴尼亚、波士尼亚、克罗埃西亚、北马其顿的大使馆也抵制颁奖仪式。
2016年的文学奖则是褒贬不一,该年由美国著名创作歌手巴布狄伦(Bob Dylan)独得,许多人肯定,认为狄伦的歌词发人深省,相当有价价,但是狄伦并非文学家,因此公众的反应非常混乱。
迪伦本人并没有出现领奖,尽管他歌对美国音乐界,乃至世界音乐界都有革命性的成就,但是把他列为文学家,似乎是有些牵强。评论家称,这就像「一家连锁饼干店被授与米其林三颗星」。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几,包括深受亚洲读喜爱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奈及利亚女权作家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e Adichie),以及因小说《撒旦诗篇》而争30几年,前阵子遭极端伊斯兰暴徒刺杀而重伤的鲁西迪(Salman Rushdie),都呼声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