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达瑞们玩不了多久
(图/摘自蔡英文脸书)
「翁达瑞」利用假名蹭声量的现象在台湾社群媒体存在已久,最近引发各界广泛热议。前立委郭正亮痛骂这是媒体不经求证的堕落,但这何尝不是台湾政治人物惯于以虚假手段玩弄人民所造成的呢?
张亚中日前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上所带出的声量很值得政坛借镜。他在民调上曾开出一打三的绝对优势,起手气势如虹,过程中也很会引动各种话题来蹭高声量。结果呢?选举还是输。
群众运动确实需要引发民众的激情,但大众看戏,固然存着几分好玩的心态,真的投票当前,理性还是会在脑中发挥提醒的作用。这也是热情和激情的关键差别所在。
2024总统大选的大戏现在已在热身,在这世纪舞台上目前被认为站得上台面的只有柯文哲、赖清德、郑文灿、朱立伦、侯友宜和郭台铭6位。总统的位置是赢者全拿,再加一位可有可无、可实可虚的副总统。
未来3年是场淘汰赛,谁能维持高声望就最有希望得到大位,而不是光自慰剂效果的声量;何况,民众愈来愈能识别声量的真假,也愈来愈讨厌被犬养的网军们带风向。
记忆和经验是左右我们对一个人的形象真假和声望高低的要素。这个推论近20年来一再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得到论证。人脑的讯息容量虽然很大,但因为它有些懒,所以记得的都是引发快乐和痛苦的两个极端感知。而快乐的记忆大多源于清新的声望,痛苦的记忆却多起于吵杂的声量。有志大位、想在政坛长春的政治人物都不可轻忽这个道理。
声望是由社会典范所堆叠而成,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动见观瞻。曾国藩讲「风俗之厚薄系乎一二人心之所向」,文天祥说「典型在夙昔、古道照颜色」正是这个道理。台湾的政治人物上至总统,下至地方诸侯,在选举期间老爱跟肚无点墨的网红蹭声量,有些网红还满嘴三字经,真是拿国家名器自我作贱。这多是政治人物身边童子军的奇思幻想,只求蹭高声量,求存在感,却忘了维系名牌声望的形象感。
因为迷恋虚假的声量,郭台铭曾经在国民党总统提名初选中跌过一跤。他找了一群花拳秀腿的公关来炒做声量,也拚命砸大钱做广告,结果还是铩羽而归。其实郭台铭最有价值的是他旺盛不服输的企业家精神以及宏观视野,可惜却被一套抓不到头绪的剧本糟踏了。今年他自掏腰包购买并捐赠BNT疫苗,就做对了,这就是养声望。有好声望比一时的高声量更具有社会影响力。
不管是时势造英雄,或是英雄造时势,都不是只靠高声量就能成事的,尤其是那些声量大部分是机器人24小时不分昼夜的制式动作所制造出来的。
蔡英文总统从破纪录拿到817万票到如今年轻人的支持度雪崩暴跌,就提醒政治人物们,别再迷恋高声量了!做点实事增加声望才实在。
(作者为国家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