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走日记》编剧朴海英 亲揭疗愈剧背后故事
朴海英特地来台参加工作坊,分享编剧甘苦谈。(三立提供)
徐誉庭分享编剧从业经验。(三立提供)
陈慧翎(左起)、朴海英、徐誉庭3人对谈幽默有趣。(三立提供)
主办单位送礼感谢朴海英,右为徐誉庭。(三立提供)
有「疗愈系编剧」称号的韩国编剧朴海英,以热播韩剧《我的大叔》、《我的出走日记》在台圈粉无数,她今(20日)特地来台参与金钟奖「国际工作坊」,与金钟编剧徐誉庭、导演陈慧翎对谈。2位编剧很擅长刻画感情,常被问到是不是很会谈恋爱?朴海英笑说自己谈恋爱次数在平均值以下,徐誉庭也说正因为不会谈恋爱,所以才写剧本检讨人生,「而且我的编剧同事只要谈恋爱,剧本就没有写得很扎实。」引来哄堂大笑。
徐誉庭凭着《我可能不会爱你》拿到金钟最佳编剧,她昨透露其实剧中「李大仁」一角原本心中人选并不是陈柏霖,而是陈奕迅,「柏霖太帅了,我原本设计是希望不能太帅,要让女主角要理不理的样子。」在写剧本时,她遭逢母丧一度完全没灵感,她关上电脑,到住家对面的修甲店店员聊天,店员一句「我的包包里层都破掉了。」让她灵感涌现,「我立刻说谢谢,不用修了。」奔回家创作。她透露编剧压力大时,早上会抄心经、晚上喝威士忌,再没有纾压就疯狂网购。
朴海英分享13年前《我的大叔》在企划阶段,其实是遭到审查委员会否决的,因为当时男性角色的人设都要有权有能力或是外星人、超能力,才会受到市场青睐。后来有高层跳出来护航,认为市场应该要有以文化艺术为导向,「不赚钱也没关系」的作品,并且修改目标观众年纪,才会有这部获奖戏剧。
而被台湾上班族称为解药的韩剧《我的出走日记》,许多对白触动人心带来疗愈,最经典的莫过于「我每天只要有5分钟的幸福就好」,写出上班族庸庸碌碌追求生活的心声。被问到如何写出这么深刻的台词,朴海英说创作过程常会把主角内化,好让自己投入其中,有一部分自己的经验也会写到剧本,但创作过程相当辛苦,且长达3、4年,她觉悟到要从这种痛苦中找一个出口,「我不是要写疗愈的作品,但因为我创作需要出口,才会写出这样的作品。」
朴海英分享韩国影视制作的模式,她表示导演会在编剧阶段就参与讨论,以充分了解角色和剧情,所以她常在凌晨4点接到导演的讨论电话,徐誉庭笑说:「我也好想接到这样的电话。」她解释,台湾的作业模式通常导演不会参与编剧,都是编剧写好后,导演看了有把握接下执导筒,但往往没有读懂剧本,「我常常都是打开电视才发现,啊!导演拍错了。」所以她才跳下来自己当导演。
朴海英说最近看了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非常感动,「电影好美,我们要捕捉每个人最光亮那一面,这部电影证明这是属实的。我对60年代的台湾不了解,但我现在看了40年前的电影,每个画面、场面对我来说就像宝石,很有力量。」被问到如果不当编剧会做什么?朴海英幽默说,有可能会当帮佣,因为帮佣在韩国待遇不错,「或是咖啡店小妹,我也可以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