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启动延迟退休改革

经济日报北京9月13日讯(记者敖蓉)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在当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人社部、国家卫健委、民政部介绍了有关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介绍,决定包括正文和《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及4个附件,是一个整体,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两个暂行办法”中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不再施行。

此次改革,一是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从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调整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满足劳动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样化需要等方面考虑的。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老龄化趋势明显。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助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自愿、弹性,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原则。王晓萍解释,办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规定职工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也不超过3年。

王晓萍表示:“需要明确的是,职工办理弹性提前退休时,应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同时,职工弹性提前退休的年龄不能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不能低于60周岁,女职工不能低于55周岁或50周岁。此外,弹性退休制度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随着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也相应作了调整,从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人社部副部长李忠介绍,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将从2030年开始实施,在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

这次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关系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李忠表示,对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者,将持续加强就业促进和权益保护;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首次从法律层面对保障其基本权益提出要求;对于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强化权益保障要求;对于大龄失业人员,明确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对于特殊工种劳动者和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给予特别的保护。

如何持续提升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表示,要把劳动者特别是大龄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分析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职业健康保护水平,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

今后如何做好养老服务?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将不断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构建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将符合条件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政府救助供养范围,支持低保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愿入住养老机构,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