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的正史

先说个小bug~

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蒙古名叫敏敏特穆尔。

她爹,李察罕,察罕特穆尔。

她哥,王保保,库库特穆尔。

后两人历史上真实存在,正史上的蒙古名分别为察罕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

把“帖木儿”写成“特穆尔”无非是试图营造江湖气氛的一种手段,制造一种演义历史而与真实历史又不分隔绝的气氛。

但金庸这里估计是把“帖木儿”当成他们一家的姓了,所以让虚构出的赵敏也叫帖木儿。

实际上,这是名字的一部分。

“帖木儿”就是“铁”,是蒙古人起名常用词汇。

比如,元成宗就叫铁穆耳,元顺帝叫妥懽帖睦尔(铁锅),泰定帝叫也孙铁木儿(九铁)等。

察罕帖木儿的意思是“白铁”。

“扩廓帖木儿”的意思是“青铁”。

名字里带这个,都是指望人长大后强悍,有力,坚强,拥有铁的品质和精神。

所以说,这是个典型的男名。

起名的时候,女的不太可能叫这个……

相当于哪个村的人也不会管闺女叫铁蛋啊……

要不然就是金庸埋了个超大伏笔:你看赵敏还给自己起了个man得不得了的名字,足见她特别吧。

要么就是金庸误把帖木儿当成了姓氏。

这种情况下,赵敏的蒙古名,按后来的习惯,应该改成敏敏琪琪格,敏敏其木格一类……

正文开始:

01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元廷征发民夫15万并2万军士,下最大决心修治屡修屡决的黄河。

如此不惜工本,势必打造成样板工程!

却不料,远来的和尚也唱起了歪经,原本利国利民的好事,直接捅了一个最大的马蜂窝——

征发老百姓来干活,是以徭役的名义。名义上是老百姓给官府免费干活,抵交田赋,但实际操作中,很有可能是你把活儿干了,税还得交。

因为国家是允许地方提前收税的。

每天在大堤上累死累活,又没钱拿,应得的那点可怜的口粮,还被各级官吏拼命盘剥,民怨一片沸腾,但凡掉下一丁点儿火星,立刻就能变成冲天大火!

颍州人(今安徽阜阳)韩山童就和同伴刘福通、杜遵道等人趁机传唱“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发动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以红巾裹头,四处出击。

因为没有饭吃,竟然将元廷的正规军一波波打趴下,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就此,揭开了元末群雄割据纷争,逐鹿天下的序幕。

02

一般天下大乱的时候,都会有猛人出现。

但元末,第一位登场的猛人,不是起义军里的,而是朝廷阵营的。

说起来,这位大哥算得上是大家的老熟人。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基本没有不认识的,他就是明教教主张无忌的老丈人,王保保和赵敏的爹,察罕帖木儿!

察罕帖木儿,蒙古贵族,是木华黎的七世孙。

但到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

察罕帖木儿在朝廷里的唯一记录,仅仅是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属于人堆里就找不着的那种。

可察罕帖木儿利用自己的财力和人脉,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乡军队伍,号称自己是“义兵”,与红巾军相抗衡。

不用觉得搞笑,察罕组织的这拨人就是类似于地方民团性质的武装,站在官绅和当地人的角度上来说,确实需要保全财产,看家护院。

毕竟在他们眼里,红巾军就像是过境的蝗虫,这群“暴民”所到之处,哪儿还讨得了好?

红巾军成了抢人的,察罕成了被抢的,生存危机掉了个个。

在元廷正规军都一筹莫展之际,察罕这个编外人员竟然屡屡打出了漂亮的防守反击!

看到自己期盼已久的一张张捷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大喜过望,当即就给察罕的民团部队转了正规军。

并封察罕为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是蒙古语,原意是“掌印者”,察罕这个官名,按汝宁府知府理解就行。

《元史·察罕帖木儿传》载:

“察罕帖木儿,字廷瑞,系出北庭。曾祖阔阔台,元初随大军收河南。至祖乃蛮台、父阿鲁温,皆家河南,为颍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儿幼笃学,尝应进士举,有时名......至正十一年,盗发汝、颍,焚城邑,杀长吏,所过残破,不数月,江淮诸郡皆陷。朝廷征兵致讨,卒无成功。十二年,察罕帖木儿乃奋义起兵,沈丘之子弟从者数百人。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合兵,同设奇计袭破罗山。事闻,朝廷授察罕帖木儿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于是所在义士俱将兵来会,得万人,自成一军,屯沈丘,数与贼战,辄克捷。”

03

韩山童死得早,北方红巾军系统的实际话事人大部分时间是刘福通。

韩林儿只是精神偶像一枚。

至正十六年(1356年)开始,刘福通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目标只有一个:向着大都,跑步前进!

三路大军自汴梁出发:

中路军——关先生、破头潘进攻山西、河北;

西路军——白不信、大刀敖率军进攻关中;

东路军——毛贵进入山东。

对于察罕这个半路杀出来的对手,刘福通是很有信心的:

1、多点开花,让元廷应接不暇!

2、领军的这几位,都是他的心腹大将,能力也有;

3、饥民太多,红巾军走到哪儿,白莲教教义一宣传,群众基础是不愁的。

如此,元廷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刘福通把所有状况都考虑进去了,只有一点他没想到:他眼中的小角色察罕,如同开了挂......

04

当时,西路红巾军已经攻陷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正预备下一步攻打潼关,把火烧到关中。

元廷知枢密院事答失八都鲁得到消息,调察罕和李思齐前去救援。

由于红巾军已经占了地利之便,察罕便虚晃一枪,先在自己营寨里放了一把火,从远处望上去好似炊烟袅袅,让红巾军以为元军并没有防备,打算第二天前来偷察罕的营。

哪知察罕当天晚上就点齐兵马,趁夜色一举端掉了灵宝城(今河南灵宝),红巾军前后失据,不得已只能强渡黄河,进入山西南部寻找出路,又被察罕在后尾随追击,杀得大败。

至正十七年(1357年),西路红巾军在恢复元气之后,又开始从商州武关一线进攻关中,并一度攻占了灞上。

察罕再次担任救火队长,连战连捷,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可察罕也很苦恼,这群“流寇”就像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怎么办呢?

为了毕其功于一役,察罕玩了一招诱敌深入——

将一部分守军大摇大摆开进凤翔(今陕西宝鸡),为了使红巾军的胆气更足,察罕还贴心的给他们送去了详细的凤翔布防情况说明,鼓励他们进攻。

等红巾军真上钩了,察罕便亲率主力铁骑,联合城内守军来了个内外夹击。

这一仗,红巾军被斩首数万,西路军被彻底打残,余部退入宁夏自生自灭,逐渐趋于沉寂。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察罕又在太行山南麓伏击了东路军毛贵的前锋部队,迫使毛贵带着人跑回山东,龟缩自保。

察罕没对毛贵穷追猛打。

原因只有一个:

红巾军三路北伐,虽声势浩大,但三路大军互相之间并没有密切配合,只是各自为战,打到哪儿算哪儿。

这也是之前,为什么察罕能够轻松击破东、西两路人马的关键原因。

因此,在察罕看来,北伐军只是前菜,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对付已经在开封称帝的韩宋龙凤政权。

说白了,只要打掉刘福通,红巾军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05

至正十九年(1359年)五月,在击败刘福通的大将周全之后,察罕开始合围开封。

之前贸然开始北伐,致使开封守城兵力严重空虚,而开封附近又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北宋灭亡的教训,刘福通是一点都没记住)

面对蒙古人的铁蹄,刘福通只能婴城自守打消耗战。

可这种打法,只比自杀要慢点。

察罕粮草充足,反观刘福通则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红巾军发动数十次决死攻击,又全部被元军击退。

消息根本传不出去,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援兵。

城内很快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

(此处记载参考朱元璋的亲兵队长俞本所撰《纪事录》)

红巾军死守到八月份,终于撑不下去了,刘福通只能带着几百人拼死护着韩林儿从开封东门溃围而出。

连韩林儿的皇后都被刘福通以带上嫌累赘为名,扔在了城内。

元军杀进开封城,俘获了五千多名韩宋文武百官,及其家属数万人,珍宝不计其数。

刘福通这位在起义初期拿着主角剧本的枭雄,至此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越混越落寞,被之前的不知名下属朱元璋安排在了安丰(今安徽寿县),最终被张士诚的大将吕珍所杀。

“察罕帖木儿自将铁骑屯杏花营,诸将环城而垒。贼屡出战,战辄败,遂婴城以守。乃夜伏兵城南,旦日,遣苗军跳梁者略城而东。贼倾城出追,伏兵鼓噪起,邀击败之。又令弱卒立栅外城以饵贼。贼出争之,弱卒佯走,薄城西,因突铁骑纵击,悉擒其众。贼自是益不敢出。八月,谍知城中计穷,食且尽,乃与诸将闫思孝、李克彝、虎林赤、赛因赤、答忽、脱因不花、吕文、完哲、贺宗哲、安童、张守礼、伯颜、孙翥、姚守德、魏赛因不花、杨履信、关关等议,各分门而攻。至夜,将士鼓勇登城,斩关而入,遂拔之。刘福通奉其伪主从数百骑出东门遁走。获伪后及贼妻子数万、伪官五千、符玺印章宝货无算。全居民二十万。军不敢私,市不易肆,不旬日河南悉定。”

06

解决掉刘福通,元顺帝下诏,加封察罕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便宜行事。

加上之前,元顺帝曾让察罕总制山西、河北,抚镇汉、沔、荆、襄。

如此,察罕成了元廷在北方最大的军头儿。

元顺帝不是没想过给察罕分权,只是他实在办不到:

1、中原的乱象只有察罕才能搞得定,别人不行;

2、元廷的军事力量并没弱化,但元顺帝对关外漠北的自家王爷一天到晚的像防贼似的,为什么?因为元顺帝一旦倒台,他们个个都有权继承皇位,如果把他们放进关内,作壁上观是轻的,很有可能反戈内向,一脚把元顺帝给踹了。

而察罕是乃蛮人,在法统上没法儿颠覆元顺帝的统治,并且他之前在朝廷里毫无根基,用起来总比那些朝堂老油子顺手的多。

在元顺帝眼里,既然察罕控制不了朝廷,就当不了曹操。

无非是个大号打手而已。

察罕也很有自知之明,这么多年兢兢业业,替大元干着裱糊匠的活计,从来也没计较过待遇。

07

到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北方红巾军在察罕的连续打击下,只剩下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最后一块根据地。

就连一直在应天苟着发育的朱元璋,也私下派人给察罕送来了降表,约定时间准备投降。

(当然是假投降,最多换身皮,然后接着发育)。

按照正常情况,察罕解决完山东境内的红巾军,下一步就该扫灭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陈友定、何真等南方大大小小的军阀(先假设察罕接受了朱元璋的投降,暂时不处理他),光耀门楣,成为元廷的一代中兴名臣。

只可惜,后面那几步路永远停留在纸面计划。

因为察罕让两个降而复叛的反复小人田丰、王士诚给刺杀了!

幕后黑手是谁?

不是朱元璋、张士诚等地方割据势力。察罕身边的警卫力量密不透风,对手的刺客等闲近不了身。

也不是元廷的人,元顺帝不傻,不会在这时候自断臂膀。

所以,察罕被杀,就是个微乎其微的小概率事件。

08

但十分黑色幽默的是,察罕被杀,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1、从元顺帝的角度看,少了一个日后可能会另立中央的麻烦;

2、从朱元璋等人的角度看,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3、从察罕部下的角度看,少了一个老大,地方上的事情可以他们自己说了算了。

皆大欢喜。

察罕帖木儿之墓位于如今洛阳火车站正北约500米的地方,封土尚在,上圆下方,高约15米。

1983年,还在墓南50米处出土石翁仲一座。

察罕死后,被追赠宣忠兴运弘仁效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颍川王,谥忠襄。

同时,追封其父阿鲁温为汝阳王(就是《倚天屠龙记》中赵敏他爹封号的由来)。

其军队由其外甥兼养子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所统领。

而王保保,成了朱元璋日后北伐之路上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