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智能货柜大潮之下,品牌商的难言之隐!
最近两年,不仅是无人零售行业从业者,连普通消费者也发现,身边出现的自助售卖设备变得越来越多。从早期的工厂、学校、公交枢纽开始蔓延至办公楼、大厅乃至是社区和住宅楼下。而在这些设备之中,无人智能货柜当仁不让的是其中最靓的“仔”。根据苏食流通协会无人零售行业分会与资讯的联合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智能货柜业务增速远超自贩机,并首次形成倍差,成为了当年拉动无人零售行业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之一。
货柜多“娇”,品牌终折腰
从早期的不被看好,到侧目再到今天的逐步拥抱,智能货柜与品牌企业的牵手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初期产品的bug多如牛毛,一度被一些资深从业者戏称为“事故”产品。再加上较高的综合成本,多数智能货柜产品叫好不叫座。然而经历了数年的发展,无论是算法,还是综合成本,智能货柜产品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产品甚至击穿了2000元价格线)。并且基于产品本身的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智能货柜业务也得到了众多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认可。
智能货柜业务能够引起品牌方的关注有较多的原因,但其中几个主要的原因:
一是消费者消费体验感好;二是产品商品兼容性好(兼容更多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商品);三是产品综合成本低(易管理、易维护、易部署、成本低)。
在业务场景层面,智能货柜相较自贩机也更符合消费碎片化和下沉的大趋势,这与传统自贩机与传统业务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繁华背后,隐忧难言
虽然品牌企业充分肯定了智能货柜业务的价值,但品牌企业在引入智能货柜业务时,却仍是满心“忐忑”。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担心现有的这些智能货柜算法方案公司的持久力问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先发的这些算法方案公司普遍为创新、创业企业、总体实力有待检验。因此这些企业会否中途突然退场成了很多品牌企业的“心病”。并且这个“心病”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多,“病情”就越重。因为谁也不想这些货柜最终因为失去技术支撑而成为一地鸡毛。
“自我救赎”的智能货柜
品牌商的顾虑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品牌企业表现出来的谨慎还是让这些智能货柜企业感觉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不少企业为适应品牌需求也做出了必要的调整,一是寻找产业链关键企业(同时有实力、有背景)合作背书,典型的如武汉轻购云与青岛海容的合作。二是合作对赌,自行提交“投名状”给合作的品牌企业。承诺一旦企业出现不可逆转的经营性问题,将无条件向品牌移交关键算法与系统。三是选择第三方托管。在与品牌合作前,寻找专业服务公司作为补充服务方。在企业自身出现问题后,将企业关键资源移交给专业服务公司或机构,由服务公司或机构负责接盘继续服务,直至相关产品全部到达使用寿命撤出市场。当然市场上还有其他一些方案,但无论是哪种方案,与品牌商期望的,多少总是有些出入。毕竟能够一起稳定成长的伙伴才是最佳的。部分品牌企业甚至也自行投入了研发,目的就是期望绝对的“稳定”和“可靠”。
忧“柜”却为何不忧“机”
当然也会有人问,为何品牌对自贩机就没有智能货柜产品那么担忧。原因比较简单,因为自动售货机由于发展时间比较久,相关技术相对成熟与简单一些。而且市场的技术开源度已经很高,各方案间可以比较轻松的切换,因此品牌企业顾虑自然就会少。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品牌A公司的自贩机SaaS崩了,马上第二天就能找到第二家来接手。
本文内容已获版权方无人零售产业资讯授权,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认可,如有违规转载抄袭,版权方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