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制度收权 提历史自信 为延任铺路

中共二十大将于10月16日举行,图为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王铭义摄)

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兼所长钟延麟。(陈冠宇摄)

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是否延任受关注。自中共通过第三份《历史决议》后,习近平与大陆官媒多次提及历史自信,学者指出,这都是习在为其第三任铺路。而过去十年,中共中央持续「收权」,习看似大权在握却也有脆弱的部分,加上内外问题短期难解,习若延任,势必面临多重挑战。

中共十九届七中全会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做工作报告,并就中央委员会向中共二十大的报告讨论稿向全会说明,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则就「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讨论稿向全会说明。七中全会会期按惯例大约4天,还将讨论中共党章修正、中纪委在二十大的工作报告等文件,并决定二十大召开的具体议程。

政大东亚所教授兼所长钟延麟分析,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份《历史决议》,内容超过6成都是在讲十八大以来开创的「新时代」。「习近平在有序铺陈自己的历史定位」,习肯定是想要再做下去,而无论是历史决议或提出「历史自信」,他都是要回答一个问题:「他有何政治资本和历史资格可以延任?」

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钟延麟指出,习是想要「摆正」大陆在国际格局的位置,而2010年大陆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以后的东西消长,习认为大陆已展现出制度优势,自己也掌握机遇,做出「历史性变革」,因而可以继往开来、延年执政。习提出全球性的框架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也都是过去大陆领导人做不到或是只能局部做的事情。

身为台湾少数钻研中共党史的学者,钟延麟指出,习近平大概是邓小平后最重视经营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共领导人,他要为自身长期执政提供历史依据。他判断,侧重记载习执政成果的第三份《历史决议》,其主要精神和实质内容一定会写入二十大报告中,并可能与「历史自信」的提法配合呼应。一方面给习多一层在党内的政治保护和支撑,另一方面未来也可能成为一种政治指引或框架,成为政绩辩护和抑制批判的官方基调和说词。

除了加紧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还持续制度性集权。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指出,不仅中共向政府部门收权,中央也向地方收权,国家更向市场和社会收权。而包括国安委等机构的成立,加上反腐打贪,过去在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弹性空间不见了,权力逐渐集中到一人身上,却也是最脆弱的部分。

习近平若延任,将面临哪些挑战?王信贤说,政治上习没太多挑战,最大挑战将是大陆内部全国性的经济社会问题,及中美长期结构性战略竞争,和高科技「卡脖子」问题,内外都存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