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理快评》建仁内阁别高兴太早

前副总统陈建仁筹组「温柔坚韧」内阁,图为政务委员林万亿(左起)、副院长郑文灿、院长陈建仁、秘书长李孟谚、政务委员张景森。(资料照,杜宜谙摄)

首份与「建仁内阁」有关的媒体民调结果10日出炉。对于媒体分别选以「温暖内阁起作用?」、「陈建仁组新阁能挽回民心?」,甚或「满意度成绩单」、「民调止跌回升」等正面乐观用词,其实,恐是与此次的民调命题有别。

笔者参与全国性大型民调逾30年,从美国盖洛普调查,到台湾的全国文化消费、文化统计与文化施政满意度等民调执行经验,深知何谓「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进,垃圾出)。毕竟,从选订主题、命题、调查时间、时段、电访资料库,访员经验与训练,乃至于最为关键的调查结果解读分析等,都会对民调的「是否确实能够反应民心」产生影响。更遑论民调命题的本身,又是否曾经过前测,以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台湾民调史上最为滑稽的一次「垃圾」之举,概属电访民众是否同意「精省/虚省/冻省/废省」。上世纪90年代末期,李登辉透过该次「引导式」的民调结果,把施政满意度居高不下,且又「情同父子」的宋楚瑜省长,硬是压制在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脚下。而成了「宋悟空」的台湾首任省长,虽怒抛以「请辞待命」,惟只叹「民意难违」的结果,最终仅让宋省长空等到李登辉的一句:「你不要走,我绝对不让你走!」

此次,由某媒体所做的「建仁内阁」民调,也遗憾地出现了在问题设计上的「引导」大忌。

例如;题1.「前副总统陈建仁上星期接替苏贞昌担任行政院院长,请问您认为陈建仁适不适合担任行政院长?」,此中的「引导」,即是置入了「接替苏贞昌担任行政院院长」。反之,本题如系单纯询问民众:「前副总统陈建仁适不适合担任行政院长?」,则可全然避免,好似把苏贞昌,当成了「适不适合」的弹簧垫背。

其次,命题3.「整体而言,您对这次的行政院内阁改组满不满意?」。此般的用词,事实有相当的可能,会让接受电访的民众,误以为所谓的「内阁改组」,系仅指「更换行政院的正副院长」。理由是:在题顺上的第二题,电访询问的乃是:「前桃园市长郑文灿担任行政院副院长,请问您认为郑文灿适不适合担任行政院副院长?」

至于,在本次受访民众的政党倾向方面,民进党(21%)、国民党(22%)、民众党(13%)、时代力量(3%)、基进党、(1%)、中立(31%)、其他(9%),恐或比较像是该媒体的「电访资料库民众组成倾向」,而有别于真实的台湾「人口变项」。

综上,「建仁内阁」与其因今日的若干「新闻标题」,而难掩怦然开心,倒不如先静思细想:这份选在本(2)月6日至9 日晚间6:30~10点之间(新内阁启动仅仅一周),进行的市话/手机电访,到底与建仁内阁「起作用」、「挽回民心」、「止跌回升」有何关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