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苦闷青春的呐喊 林怀民经典作《薪传》重现
云门舞集2014年在两厅院艺文广场举行户外公演,现场演出《薪传》的「渡海」片段。(中国时报资料照片)
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中),谈论1978年编创《薪传》的过程。(黄煌智摄,北艺大舞蹈系提供)
交织着游子的乡愁、国族的飘摇,青春的呐喊,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代表作《薪传》,将在2023年云门成立50周年之际重现。林怀民表示在剧场资源贫脊的年代,仅仅运用几块布和彩带,和舞者们赌上一切,跳出对苦闷青春的呐喊。
《薪传》描述先民费尽千辛万苦渡黑水沟,来台拓荒,林怀民表示,与其说是呈现先民来台的过程,不如说是表达了当时云门创团舞者的苦闷,「当时只有演出才能拿到钱,有些人就是饿着肚子跳舞,大家都很认真跳舞,但没有人知道我们未来有没有前途,这里面有很大的苦闷,这出舞是一种大爆发,是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呐喊。」
林怀民表示,整部作品90分钟,舞者全程用尽气力表现戏剧张力、撑起空荡的舞台,中间没有多少时间休息,跳到最后是靠着意志力支撑着身体,真情表现出一整个时代的拚搏。
林怀民用了40天编完舞,整出作品充满了他和创团团员们年轻时的冲动和苦闷,「那一年我31岁,创团舞者之一郑淑姬25岁,我们把舞编完、跳完,这很重要,在台湾现代舞还没发展的年代,观众看见舞蹈,让舞者有了尊严,成为一件事情,也可以到全世界去演,在最穷苦的时候,《薪传》从中酝酿而生。」
林怀民回忆,这部作品也呈现了他的乡愁,1978年他拿了洛克斐奖学金到纽约游学,「当时中国和美国密切往来,作为一个在纽约的台湾人,有自己的焦虑;首演那天,还遇上美国宣布要跟台湾断交,这不是我可以料想的事情。」
相较于剧场发展多元,舞台布景服装等各层面技术皆成熟的现今,《薪传》当年运用白布、红布以及许多彩带说故事,林怀民表示,当时没有太多经费,使用有限的资源,施展创意,白布可以是大海、船帆,也可以是裹尸布,红布则象征着孕妇生子,彩带则象征着香火的延续。
44年过去,现在再重新复排,林怀民表示,现在的年轻舞者比当年的创团舞者平均身高高了7公分,「现在排这支舞,除了是展现50年来台湾培养的舞者模样,也是献给疫情这三年来,有一群年轻人失落了三年的青春,这支舞也许可以激励、安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