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价卖掉房的人,将后悔?已定调,下半年房产或开始一轮上涨
目前凡是卖掉房子的人,即便以很低价格卖掉,但仍认为未来的价格还会更低,起码觉得是卖在高点。
不过,现在业内有一种笃定的说法是,跌了两年半的房价,今年上半年开始企稳,下半年开始逐步涨上来,部分城市或迎暴涨,那些自以为卖了高价的人,很可能后悔。都知道,现在楼市的成交仍旧是“以价换量”,为什么有如此判断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这轮楼市为何跌了这么久,要恢复却总感觉起不来”的内在原因。
对比一下2014年-2018年那波救市就知道,当时楼市确实也难,2014年一整年,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很多专家也出主意,包括提出“降价去库存”,一些开发商也尝试降价走量,结果发现,开始还有点效果,越到后面越不好卖了,因为购房者担心一买就降价。
在多番措施无效后,最终采取了“涨价、棚改货币化拆迁”,路径是以棚改货币化拆迁带来的购房需求作为“涨价”去库存的支撑。回过头来看,确实配合得天衣无缝,通过3年时间,不仅楼市库存去化掉了,当时很多城市的楼市库存只有3-5个月,远低于供需平衡线,为了避免房价进一步暴涨,国开行不得不收回了棚改货币安置的审批权限。
而现阶段呢?严格地说,救楼市动作已经持续近2年,但仍不见起色。根源就在于,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是新房库存量(近7亿平米)与2015年去库存前夕差不多,而且还有超60%的房企债务暴雷。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出台了很多政策,但仍旧不见市场反转的原因。
现在要把楼市救起来,缺的不是购买力(购买力跟6、7年前比其实变化不大),而是缺天量的资金。
天量资金从哪里来?这来源于对国家对物价目标涨幅的定调。
对此,很多媒体其实已经解读过。就是中央把2024年全年物价CPI涨幅目标设定为3%,相比去年的0.2%,有14倍的涨幅。就算不与去年作对比,也已经比正常年份2%左右的物价涨幅高出了50%。要实现这个目标,必然少不了对应的资金支持,梳理信息发现,其实国家已经做了相关准备:
数据显示,2024年安排新增的财政赤字、地方专项债、长期国债、特别国债和PSL,都超过了10万亿,这还包括每年约10%左右的货币供应增长。看没看懂没关系,就知道一句话就行,让物价增长3%的资金支持基本安排到位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包括几个维度:
第一个是直接给地产项目注资。根据住建部的信息,目前申请融资的6000个楼盘,已经审批通过贷款超过2000亿元。后面还会陆续申报、审批和放款,对地产项目持续注资,主要是解决开发商的困难,同时给购房者信心,不担心买到烂尾楼。
第二个是投入城中村改造项目。这个就不多说了,有改有拆,拆排在优先位置。根据已公布的28个城市看,实际授信贷款超1万亿,涉及371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的资金超30亿,补偿的力度挺大的,这些都是楼市的潜在购房需求。
第三个是给购房者发补贴。这个不用多说了,卖旧房有税费补贴,买新房有置换补贴,每个城市不一样,发放补贴的力度自然也不一样,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几十万,主要跟当地财力和房价基数有关。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就不赘述了。
那么,效果如何呢?
从大多数城市的楼盘看房量、认购量和成交量就可看出,现在市场确实在恢复,环比找房热度都有30%-80%的增幅,说明趋势在向好。但有人则说,没见价格上涨啊,成交的房源还是在“以价换量”啊,看似说的是实情,但没看明白整个逻辑走向,简单说说便知。
由于各城累积的二手房挂牌库存较多,所以,现在楼市就是走量、去化库存阶段,而新房呢,开发商需要回笼资金,低价走量是主流,活下去才是根本,这几个月基本还轮不到涨价的机会。
但是,随着几个月的持续去化,一个个小区低价房一套一套去化掉,急需用钱和卖房置换的几套低价房被卖掉后,剩下的就是价格高些一些的房子,这样的话,底部就会一步步抬升。而开发商呢,当手中有了一定回笼资金+国家对白名单项目的融资支持,手上有了一定的资金运转,他们就会求利润了,折扣收回,甚至涨价都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个过程同样也需要几个月时间。
当然,仅仅靠以上这些还不够,还有以下3个方面在协同支持,并发挥作用。
一是土拍。从去年11月份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城市拍出该城市或者区域的单价“地王”,比如合肥、成都、杭州东莞、青岛、广州、长沙、苏州,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城市拍出地价新高。目的不言自明,决策层默认各城通过优质地块拍出“地王”的形式,就是提升大家的信心和预期。
二是库存去化。鉴于比2015年那波楼市去库存难度更大,国家则是打了一个组合拳,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棚改货币化拆迁,现在则是城中村改造(含拆迁),包括一些城市推出的房票安置、国资直接收购新楼盘用作保障房等综合措施。目标就一个,让库存逐步向供需平衡线上靠,用真金白银促进楼市企稳回暖。
三是各路政策的支持。住建部赋予城市充分的调控自主权后,地方开始放开投资需求入市,江苏部分地区已经放开第三套房购买资格,广东也在酝酿放开购买第三套房政策。杭州目前把二手房购买也全面放开,以及卖房增值税征免年限统一调整为2年,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激活二手房市场。说到底,适当允许房产投资力量入市是接下来各城市优化楼市政策的方向。
此外,实行房贷低利率政策,作用会逐渐显现。假如买房投入100万,一年也不过3万多利息,有的地方还贴息,其实就2万多的成本,即便房价不涨,损失的也不过是这点利息,但你说一年不涨,两年、三年,五年还不涨吗?若一涨,那就不是几个点的问题了。所以,低利率不仅是节约支出成本,更是调动大家算买房账的积极性,敢于入市。
有人说,都是你主观臆测,这些年房价涨了这么多了,你怎么就笃定国家还要把楼市救起来呢?这其实不是主观看法哈,这是现阶段的形势所决定了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房地产与金融、经济的关联性太强了,地产商在这么多年滚动积累的债务实在是太庞大,开始说的是出房企白名单,救房企,但后面很快就改为直接救项目。原因很清楚,房企负债太高了,救不过来。
但是即便是救项目,这个数据也是足够庞大的,第一批上报的白名单项目就达1.2万个,一个项目算注资3亿,那也是3-4万亿资金量。现实是,上报的项目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果把所有项目都注资一遍,需要几十万亿都是可能的。很显然,国家不可能那么干,因为全国一年财政收入也不过20来万亿,全用来救房地产项目,想啥呢?
所以,最现实的做法是,注资一部分项目,让大家看到国家不是不管的,让房企和购房者都有信心,同时继续加大需求端和供应端的政策支持,通过楼市回暖带动其他没有注资项目的去化。看清楚逻辑了吧,楼市回暖、上涨是必然要求,否则,这个市场就玩不下去了,留下如日本90年代初的楼市烂账,失去二十年的代价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国家要做的事,一定能做成功。何况楼市本身就是政策市,每一次大救,必然迎来强力反弹,甚至暴涨。类似2015年那波大力救市,年初到6月份那段时间,市场人气非常低迷,都不谈房子了,但经过一系列关键措施发挥作用后,下半年9-10月份开始,一些楼盘开始收回折扣并调价,翻年后,二手房挂牌价纷纷大幅上调,房价直接来一个30%的上涨,主要是氛围到了,大家像约好了一样。
以上三点,自然会去掉库存,而且会优先把市场上低价的房子先去掉,这样一来,所谓的房价底线,会被逐步抬高,而且当销量上来,开发商资金回笼,外加上融资对项目的支持,那么负债问题会得到缓解,当开发商度过困难期,手里那些折扣售卖用来救命的楼盘,就会恢复原价。
除此之外,还需要利息、放开限购、放开三套房贷款、土地供应与控制等政策的支持,而土拍频繁出现高溢价的地块,也给市场、给购房提升信心和预期。
这里有人或许想说了,拿资金来解决问题,促进房价上涨,进而救市,那么让房价一下子跌到底,不也可以吗?
说实话,买涨不买跌的观念根深蒂固,房价要么涨,要么一下子降到位,而现在这种今天降一点儿明天再降一点儿的情况是最要命的,因为谁都不想自己成为冤大头和接盘侠。
拿我这边的新房和二手房来说,某个新开楼盘,去年年中的单价还是1.4万,现在已经到了1.3万,一套100平的房子,不到一年,降了10万,这已经是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算上贷款利息,赔得更多,二手房更惨,跌了小25万。碰到这种情况,骂得再怎么难听都不过分。
或许网友说得没错,让房价一下子跌到位很可能解决问题,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它真可以跌到那个地步吗?答案是不可能的,至于原因,之前的文章也说过,这里就简单说一下。
首先,国家对楼市的态度是“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个态度从来都没变过,而楼市又是一个政策市,国家花心思要干的事情,会干不成吗?
其次,要商品房一下子跌到位,可以,那跌到什么地步才算是跌到位呢?我家这边,房价普遍在1.3万左右,如果跌到8000,还是有人说贵,跌到5000,依旧有人买房困难会说贵,所以,很难衡量房价的底线在哪里。
再者说,如果真到这个地步,开发商卖房子不考虑成本,单纯做慈善吗?土地财政怎么办?已经买房的普通老百姓是大冤种吗?我们又何必走“市场+保障”这条路呢?
所以说,楼市回暖、房价上涨,它既是一个结果,又是一个要求,否则市场没得玩,隔壁日本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当然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上涨是健康上涨,是要体现房子实际价值的,而不是过去炒房的那种无脑上涨,像那种随便宣传两句“海景房,养老好去处”就能把价格吹上天的情况,也不会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