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垃圾收費延宕多年 敲定8月實施

2024年春节过后,香港就要试行垃圾收费计划,8月正式实施。当局为了减废,19年前就提出政策大纲,却拖延到今年才上路。图为1月19日,港府推出的垃圾收费文宣。(中通社提供)中央社

2024年春节过后,香港就要试行垃圾收费计划,8月正式实施。当局为了减废,19年前就提出政策大纲,却拖延到今年才上路,届时能否顺利实施,还是未知数。

港府原定去年底实施垃圾收费,其后延至4月1日,接着又推迟至8月1日。不过,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项政策,政府预定于4月1日率先在部分政府大楼和民宅试行。

环境及生态局长谢展寰上月初表示,4月1日先行先试,目的是向市民展示真实操作,以便8月正式推行。

对于当局能否顺利落实这项政策,社会上仍有不同声音,不少市民认为,实施起来会有麻烦;也有人表示反对,一是不愿意付费,二是已习惯抛弃垃圾的方式,无拘无束。

目前港人在丢弃生活垃圾方面没有太多限制,一般而言,各家庭都会用塑胶袋把垃圾收好,然后放在后楼梯的指定位置。这些垃圾当中,可能有纸张、玻璃瓶等可回收再利用的东西。

也有不少市民自发参与环保,把纸张、玻璃瓶、铁质物品及塑胶另行收起,然后放置在大楼附近的环保产品回收箱内。但这只是自愿性质,加上本地环保产品回收链往往出问题,以致效果有限。

为此,港府决定以征费方式,从源头减少废物,也希望鼓励市民参与环保;官方这么做,也有不得不面对的客观难题。

首先,港府预计,未来几年,香港仅有的3个垃圾堆填区将会相继饱和,减废工作刻不容缓,而垃圾收费是减废的「火车头」,同时可以带动废弃物回收行业的发展及创造绿色就业机会。

其次,根据官方数字,2021年,香港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平均每天达到1万1358公吨,人均弃置量每天为1.53公斤,垃圾回收率只有31%。垃圾如此之多,当局无法不予以正视。

在减废上,港府早于2005年就提出「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但其后不了了之。2012年,政府就垃圾征费咨询公众意见,翌年又公布「香港资源循环蓝图」,期望2022年实施垃圾征费。

到了2021年,政府提出的「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条例」修订草案终于获得立法会通过,但由于社会有反对声音,加上要预作准备,当局只好宣布延至去年底实施,但其后又延迟至今年4月1日,年初又宣布延至8月1日,4月1日改为部分政府大楼及民宅率先试行。

按照计划,今年8月推行的垃圾收费方案是基于「污染者自付」原则,对所有住宅和非住宅(包括工商业界)弃置的垃圾按量收费。

这些垃圾大致分为家居垃圾、工商业垃圾。至于建筑废物、化学废物及医疗废物则不受垃圾收费管制,由现有相关收费机制规管。

收费模式有两种,一是按照塑胶袋或标签收费,二是计算重量收费。在前者,市民可以到商店购买政府指定的塑胶袋,把垃圾包好,然后弃置到指定地点;若市民丢弃的是大型家具,则可购买标签贴上。

虽然垃圾征费没有针对厨余回收,但政府正在多个官方兴建的公屋进行厨余收集试验,以后可能会大范围推广。

据估计,新措施实施后,一个3人家庭每月减废的开支约为港币50元(新台币200元)。

按照政府的想法,市民为了省钱,将会尽量减少丢弃垃圾,把可以回收的废物主动地放到废物回收箱,既可减排,也可以促进环保行业发展。

长远而言,当局希望到了2035年实现「零废堆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