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打针都打屁股」为何消失?医吐3原因:刺中就糟了

▲你有印象小时候打针「都打在屁股上」吗?(示意图/视觉中国)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有网友在PTT上好奇发问,指疫苗打在手臂又酸又痛无法做事,「为什么不直接打在屁股上?」勾起一票网友回忆「小时候还真的是打在屁股」。儿科医师杰登说明,过去因屁股肌肉大块、又不容易失手,因此像是退烧针、止吐针甚至有些疫苗都打在屁股上,而「现在很少见」有3原因,包括恐刺中坐骨神经、导致屁股肌肉纤维化以及面子挂不住。杰登医师在粉专发文分享,近日一名4岁小朋友来施打水痘疫苗第2剂,当时问他「想打在手臂还是大腿?」此时一旁陪诊的妈妈忍不住问,「我记得以前都打在屁股,为什么现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对此,医师也说明,小时候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

▲医师解释,现在打针不打屁股与坐骨神经、屁股肌肉纤维化和面子问题有关。(示意图/免费图库pakutaso)

杰登医师说明原因有3个,第一 ,针头恐刺中坐骨神经,其为人体直径最粗的单根神经,主要支配大部分腿部的感觉和运动,屁股刚好是它的必经路径,「一不小心刺中造成神经受损可就糟了!」再来,恐导致屁股肌肉纤维化,也俗称「青蛙肢」,反复的肌肉注射造成肌肉长期发炎,之后挛缩纤维化,导致无法并腿蹲下或活动受限,在过往很爱从屁股打退烧针的年代较常出现,现在大多以口服或塞剂就可解决,因此已经少很多了。​最后,则是「面子挂不住」,杰登医师笑说,要把裤子脱下来露出屁屁,不管对大人或小孩来说,都需要一些「耻力」,尤其是要大规模接种时,就更难达成了。

▲医师会让2岁以上可沟通的孩子自行选择要打手臂或大腿。(示意图/视觉中国)

杰登医师表示,现在为孩子接种疫苗或注射药物时,他都会优先选择大腿或手臂肌肉,若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此时手臂的肌肉还不够厚,通常会优先选择在大腿前外侧注射,但卡介苗除外;而2岁以上的孩子,因手臂有肉了,可选择在非惯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注射。

杰登医师也透露他的个人习惯是,遇到2岁以上又可以沟通的小孩,就让孩子练习自己决定「要打哪里」,因为通常自己选择的也较会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