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尿床「长大就好」? 3大原因让2%国中生憋不住

小时候尿床长大就好了」?3大原因让2%国中生憋不住。(图/示意图青年日报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全台有2%的国中生有尿床问题,为了扭转家长认为「长大就好了」的错误观念,台北慈济医院医疗杨绪棣主任与世界各地专家,于5月30日「世界尿床日」前夕,共同呼吁家长重视尿床问题。若孩子超过5岁仍会尿床,应积极咨询医科儿科泌尿医师,透过行为治疗配合适度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向尿床说掰掰。亚太儿童泌尿学会秘书长、台北慈院医疗部杨绪棣主任指出,造成尿床主要有三大因素,包括「夜间多尿症体内水分郁积,在夜晚时才从尿液排出;「膀胱过动症」膀胱过度敏感或异常收缩,导致尿急频尿、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大脑觉醒中枢异常」一般人夜晚膀胱涨尿时,会刺激大脑让人产生尿意而去尿尿,若大脑感觉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枢会自行决定排尿,形成尿床。

▲台北慈济医院医疗部杨绪棣主任。(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杨绪棣说明,尿床是很常见的疾病,但家长存在着一些迷思,认为随着年纪增长会自然痊愈,其实有些人的尿床是不会好的,根据统计,大约7%的小学生、2%的国中生甚至1%的成人有尿床困扰。有些人以为尿床多半是心理因素,事实上尿床会造成孩子自卑内向,治疗后可以恢复心理健康。此外,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是因为睡太沉而尿床,但临床观察结果是浅眠多,睡眠品质差。

为了扭转这些错误的观念,包含亚太儿童泌尿医学会(APAPU)、世界儿童尿失禁学会(ICCS)等7个学会的专家学者们,今年2月于荷兰开会决议,将5月30日订为第三届世界尿床日,并于5月22日发表最新的儿童尿床治疗指引,刊登在5月《英国家庭医师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杨绪棣补充,以泌尿科而言,常用的药物有「抗利尿激素」减少夜间的尿液制造、「抗乙醯胆碱药物」扩大膀胱的容量,医师在详细评估之后会适度给药。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成功率可达90%,有效帮助尿床儿童摆脱湿床单,迎向干爽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