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击预警成功!人类如何防御“天地大冲撞”?
近日,一颗直径0.75~1米的小行星飞向地球,全球科学家密切追踪,我国也展开多站点组网观测。北京时间12月4日凌晨,它“如期而至”,在西伯利亚的夜空中化为一颗火流星。
这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
也是2024年第4次小行星撞击成功预警。
小行星撞向地球,多国科学家成功预警
北京时间12月4日凌晨,一颗明亮的火流星在西伯利亚的夜空划过。此时,全球科学家的目光都汇聚在它身上。一天前,亚利桑那大学博克2.3米望远镜就已经发现了它。随后美国及夏威夷多个天文台进行观测,欧空局ESA作出预测,这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
这次事件我国处于监测的关键地理位置,星历表显示,我国天黑后就可以对这颗小行星进行观测。紫金山天文台组织姚安高精度测量平台口径0.8米望远镜、冷湖MASTA 口径0.7米望远镜阵列及口径2.5米墨子巡天望远镜开展跟踪观测,最终观测到撞击前42分钟的图像。新疆星明天文台也利用其口径0.5米HMT望远镜和口径0.28米GY7望远镜开展了观测。
根据国际小行星中心汇集的全球观测数据,在小行星抵近过程中,紫金山天文台预测其进入大气层的时间和位置,计算结果与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告结果相当。
由于尺寸较小,这颗小行星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据悉可能有小碎片坠落到地面。
约有1200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
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消灭了60%以上的物种,恐龙就在这场灾难中灭绝。如今,人类依然对“天外来客”保持警惕。
人类应该如何防御“天地大冲撞”?首先是找出具有威胁的小行星。
经欧洲航天局测算,目前约有2.7万颗近地小行星,其中1200颗有撞击地球的可能性。NASA表示,直径超过1000米的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足以造成恐龙灭绝等级的严重破坏,但它们更容易被观察到,目前未发现可能撞击地球的此类小行星;而体积较小的小行星不足以对地球造成太大的破坏,大部分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就被烧毁了。因此真正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直径通常在140米到1000米之间,它们更难被发现,但如果撞击地球仍可能造成大规模破坏。
为了应对全人类共同的重大潜在威胁,多国科学家成立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加强国际近地天体观测领域的合作和数据共享。2018年2月,我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IAWN网。紫金山天文台长期致力于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方法研究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提升,并积极论证下一代近地天体监测预警网建设。
我国将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仅具备发现威胁的能力,并不能真正解除威胁。让冲向地球的小行星“消失”,科学界想到了多种办法。第一类是动能撞击,第二类是核爆,第三类就是其他技术成熟度较低,更有“黑科技”意味的手段,比如引力牵引、附着推离、激光烧蚀、太阳光压等。
目前,我国正在计划尝试的是动能撞击。2023年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深空探测未来15年的计划。其中提到,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计划开展的工程包括首次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吴伟仁说:“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我们将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oct.dreamypark.com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今年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首次向外界披露,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吴艳华表示,中国首先要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要编目,关键是分析判断哪些是重危型;要对是否有可能解除这些威胁进行技术研究和攻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是钟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