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骏》两岸足球携手走出伤痛
14日,中国队球员蒿俊闵(右)在和叙利亚队守门员阿尔玛拚抢。(新华社)
11月15日这一天,被网友称为「中华台北足球的祭日」,因为在这一天的凌晨,中华台北男子足球队远征客场,以夸张的比分0:9,输给了科威特。而在这场比赛几个小时前,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也1:2客场不敌叙利亚,失去了亚洲杯预选赛小组头名出线的主动权,赛后,国足主帅里皮宣布辞职。
共看足球应垂泪,一夜心碎两岸同。这不是中华台北队第一次大比分输给科威特了,2006年中华台北以破纪录的比分0:10输给了科威特,而今年以来中华台北队在国际赛场上8场比赛,战绩都毫无起色,除了2:0客场战胜香港,其余7场皆败下阵来。中华台北男足战绩不佳,其原因并不全然来自竞技层面,背后也有政治和经济的因素。
尽管相较于棒球,足球在台湾不算是最热门的运动,但历届政府都对台湾的足球事业予以关注。早在2002年陈水扁就喊出「足球元年」,并大举推行足球职业化运动。但这15年间,台湾足球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世界排名长期居于100名以后。2017年,教育部体育署推出足球六年计划,以台湾足球前进世界百名内为目标,同年,城市足球联赛被企业甲级联赛取代,台湾足球的职业化进程再次向前迈步。
六年计划的愿景是好的,但随之而来的足协换届选举以及企业联赛的运作则让人看到足球背后政党、财团的影子。而与此同时,教练员与球员的培养和足球基础设施兴建却停滞不前,而协会长期忽略行销的重要性,也让足球普及化十分困难。教练、场地、基层球队数量、彻底职业化、球员升学、在地经营、行销、球迷组织、球员旅外,这些本应成为足球兴利除弊的重要突破点,如今却鲜有声量。
大陆足球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和台湾全然不同。足球在大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球迷的狂热不相衬的却是国足成绩长期的萎靡。近年来,大陆的职业联赛发展很快,这为大陆足球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也吸引了世界知名的教练与球员来大陆,中小学、各个梯队的足球普及也在开展,但由于国足被社会各界赋予了过高的期待,大陆足球难以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想立即成为亚洲一流,世界前列,从近期轰轰烈烈的「规画风潮」中可见一斑。
于台湾而言,健康的联赛体系,球员基本待遇的保障,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都需要摆脱政党与财阀的干预,净化足球氛围;而对于大陆而言,球迷、球员、官员与企业,需要给大陆足球以更多耐心,扶持基层足球发展,将目光放到未来两到三代球员身上,长远、稳定的战略规画是当下最需要的「镇定剂」。
随着《惠台26条》的出炉,台湾球员来大陆踢球不再算是外援而算内援,在政策与待遇上都有诸多扶持,两岸足球虽「同病相怜」,但也存在合作交流与借鉴的空间,期待两岸的足球发展都能摆脱当下的阴霾,在亚洲足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者为北京清华大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