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究竟是《两岸和平协议》还是《两岸骗人协议》?

两岸关系微妙,需要领导人高度智慧。(图/编辑部合成)

文/朱骏(独立评论人,政大国发所博士

美妙的名词不一定可以引导我们到美妙的境地,《两岸和平协议》的概念听起来相当正面,但内涵其实虚幻空洞台湾只有采行务实的「内外有别」的做法,与大陆进行深入的政治谈判,才会有可靠的前途。

《两岸和平协议》的说词很早就有,2005年连胡会正式登上国共台面,「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成为五大共识之一。一旦掌权之后,又束诸高阁,只在马英九连任竞选中昙花一现,而今下台之后又被提起,9月4日党的全代会正式纳入党纲。《两岸和平协议》受人玩弄的飘忽性已可见一斑。

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从连胡会的行文可看出,《和平协议》是为了「终止敌对状态」,9月4日的国民党党纲修订也是这个理路,「敌对」二字在此脉络中肯定是指国共内战尚未以正式仪式与文件终止的延续状态。如果我们不玩弄空洞的形式概念,回归事实基本面,自金门停止砲击以来,双方还有战争行为吗?谁都知道,内战早就停止多少年了,那儿还有内战活动?如果内战的敌对状态尚未终止,两岸能有今日的和平往来,而且延续了这么多年吗?

确实,双方一直未签订内战终止的正式文件,但究诸事实基本面,「尚未签订内战终止协议」的说法实际上只是玩弄脱离事实基本面的概念话题罢了,不涉及事实基本面的实质

二战盟军对日作战在1945年8月14日结束了,1951年9月各盟国才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难道这六年间双方还处于实质的战争状态吗?讨论严肃问题,不能只在空洞的形式上钻牛角尖,更应顾及事实基本面的实质吧!在今天还拿「内战」当话题,岂不是有危言耸听、虚声恫吓、吓唬老百姓的嫌疑?不知今夕何夕,如何服众,引发共鸣?不遭围剿已属万幸!

不可否认,两岸之间仍有难以化解的政治对立,但是否还是军事战争的敌对状态?一些支持此议的台湾统派不必小题大做,自己骗自己,却骗不了别人!同时,在两岸军事实力早已悬殊,差距还在持续扩大之中,台湾若希望有和平,显然无法从军事较量的角度出发,而应该是发展「十分政治,零分军事」的高级政治战略

要发展这种战略,「战争或和平」就不是适当的话题,是搬砖砸脚的话题。若要说战,无力一搏,若说和平,予人投降的形象!必然内外横生枝节,有何好处?

在两岸中「和平」是一个无法稳定的概念

「和平」不是一个容易定义的概念,如果只是没有战争或军事行动就叫和平,未必就没有凶险,一段时期没有战事,不表示将来不会有,战争与和平就像祸与福相伏相倚

情势不断变迁,人的判断与欲求也会改变,对和平的想法也会不同,军事行动可能变成达成和平的必要手段,这到底是和平还是不和平?两岸没有军事行动已超过三十年,台湾「在两岸相对比较之中」日衰一日,一蟹不如一蟹,已经被边缘化甚久且远,究竟得到了什么样的和平呢?这种仅仅没有战事的和平对台湾有多大的实惠与意义?倡议《两岸和平协议》者可曾深思?国民党的全代会只有概念,没有论述,空洞虚幻已昭然若揭!

两岸之间政治体制差异甚大,对和平的标准肯定不同,若要达成一个《和平协议》势必要经过深刻的谈判,必然触及政治的核心议题。是故,「和平」的概念是高度政治性的,充满政治争议的内涵。如果要达成一个《两岸和平协议》,两岸势必要经过一场「烈火坑中走一番」的政治谈判,如果两岸已经有这样的政治谈判的机会,为何不把握机会,一次性把所有问题谈清楚,争取达成终局解决?

如果所有问题谈清楚了,双方却还有无法解决的歧见,恐怕很难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纵使勉强为之,大家都心里有数,那个和平不是终局解决,有朝一日还是会被优势的一方打破的。

因为,若是《两岸和平协议》的结果依然是两岸分治,管辖权的号令来自两个政治体制差异甚大的政权,这恰恰显示该《和平协议》中还存在「不和平」的潜在因子与变数,根本不是货真价实的《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骗人协议》,台湾自欺的成分必然居大,自欺者不会有好下场,「一中各表」就是显例

如果双方已经找到了消除歧见的办法,那么,就可迈向终局解决,情况就很接近两岸已经具备了可以统一的条件,此时,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不反成了统一的障碍吗?令台湾无法立马直接站上更大的舞台,同时分享此舞台的所有权。这种结果对台湾是幸还是不幸?是智还是不智?倡议者可曾想过?

「内外有别」才能挥洒

蓝营媒体针对《两岸和平协议》发表看法:「此案有两前提:一、在宪法基础上。二、深化九二共识。宪法基础应是谓和平协议在「宪法一中」下,必须确立以中华民国政府或两岸对等政治实体为签约主体。深化九二共识,则应是指在「一中各表」的原则上签约。」懂事的人应该知道,大陆也有一部宪法,「宪法一中」、「一中各表」、「一中同表」的结果必然凸显「两个中国」,大陆根本不可能接受。

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今年至少两次(3月底与8月底)在接见台湾客人时已当面否定「一中各表」,台湾方面若是坚持那壶不开提那壶,想以此对大陆展开政治谈判,无异缘木求鱼,必无所得,最终只会木断鱼去。这是国民党高层必须头脑清楚、务实面对的关键点。

台湾应该可以学习大陆「内外有别」的做法,争取以「台湾与大陆」并列的框架进行对等谈判,不必玩弄自欺不足以欺人的文字游戏。在两岸关系之外,则依据国际社会的现行办法运作,在台湾内部则必须坚定维持中华民国体制。否则,在台湾内部以任何方式破坏中华民国的历史传承,必然令台湾失去与大陆分庭抗礼、进行政谈判的最大本钱,很容易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省」的困境。这是蔡英文政府要深刻认知与高度警觉的现实

两岸的统一必须具备历史纵深

若是将两岸关系的观察与思考的纵深引入历史的长河中,未来当然尚未可知,但历史中有一些可供参考的事实,应能启发我们的智慧,避免刚愎无知,自误自伤。两岸之间的客观形势已经几乎不可能跳脱「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框架,台湾独立是天方夜谭的镜花水月,不必浪费时间、精力与资源。再有这方面的肖想与作为,只是让他人有台湾主动奉送的机会,糟蹋玩弄台湾,借台湾刺弄大陆罢了,台湾只能是棋子工具人类历史上不曾出现一个被当棋子或工具的政治实体可以有好下场的,台湾不会例外。

同样地,中国自1840年以来,不断地经历振衰起敝、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学习历程,两岸尚处分治的情况就是学习历程出过大问题且问题尚未解决的明证,谁都不必狡辩。根据大陆曾任中宣部部长的朱厚泽等人的告白,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是在1945年,作为当年国民政府后人的台湾人民一点儿都不必自卑,应勇于面对大陆;同时,人类历史中还找不到任何形式的专制政权可以永世江山不倒的,中共不会例外!中共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几十年中,对中华民族的复兴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如果不能跳脱出当年黄培炎所说的「历史周期律」,就不可能真正长治久安,「一治一乱」的中国历史循环就会继续传递,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永远功亏一篑。

从大陆近年群体性事件规模只大不小的趋势看来,此处所论绝非虚言。因此,大陆领导人若真以「真正的」民族复兴为念,必须认真正视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历史需求。

在这方面,台湾的制度与实际表现固然不值得吹擂,但「实践」民主的惨淡「经验」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最独特而宝贵的资产,足资参酌,值得共同讨论,不是凭空可以全盘否定的,亦即台湾对未来中华民族真正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功能,为了国家民族好,大陆必须正视。台湾也无须自卑。

在处理两方对峙问题时,常常需要较强的一方主动跨出正确的第一步,带动局势的良性转型,今天这个责任在大陆方面,显而易见。面对这种现实形势与未来发展的需求,大陆似乎已经需要一个全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而此战略应该是一个高超的政治战略,可以含纳两岸的统一与真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此政治战略的金钥匙恐怕非「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莫属。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朱骏,独立评论人,政大国发所博士,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