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协议让台湾成为非战和平区
(图/本报系资料照)
两岸关系有别于两岸政府的内政关系,也非国际关系,而是中华民族,也是「整个中国」的「内部关系」,它本质是个政治问题,两岸必须有智慧、心量、格局来面对与处理所有的政治难题,因此,再多的障碍与挑战,都不应该阻碍沟通与对话。
两岸对于「统一、和平、现状」三者谁先谁后的争议,看法不同。毫无疑问的,北京把「统一」放在首位,可以容许「一国两制」,「和平」是优先选择,但「武力」是必要的手段。台湾方面,愈来愈多人不把「统一」放在首位,因为这些年,已经很少人认为「统一」会是中华民国统一整个中国。大多数认为,所谓的「统一」就是「被中共统一」。大多数人希望能够「和平的维持现状」,这个现状包括两岸目前的不统不独关系,也包括能够确保台湾目前的制度不变。
台湾目前朝野主流的声音是「维持现状」,但什么是现状?第一、两岸目前的「现状」是在政治上仍处于敌对状态。1992年的「九二共识」虽然确定了「一个中国原则」与「谋求国家统一」两个基本共识,但是对于「一个中国」的内涵却是各说各话,因此,「九二共识」开启了民间经贸文化人员大交流的时代,但是两岸的政治敌对状态依然没有化解。虽然台湾单方面在1991年已经废除动员戡乱临时条款,不否认大陆的治权,但是由于北京并没有也单方面做类似宣布,双方也没有签署和平协议,对于北京而言,两岸仍处于「内战的敌对状态」。因此,维持这种「敌对的现状」其实是对台湾不利的,台湾方面不仅需耗费巨资提升军事力量以求维持安全,也会因为没有一个和平的两岸关系与外在环境,台湾对外依存度高的海岛经济难以吸引外资与发展。
第二、如果「维持现状」是维持「不统不独的现状」或是维持「已经独立的现状」,又因为这些现状是建立在「敌对」的基础,这是不可能为北京所接受的。北京必然会试图改变这个现状,而所用的方法就会是经济制裁或武力方式,这当然对台湾不利,也对整个中华民族不是件好事。
当然台湾还有一些人,即目前的执政者,坚持分离主义,但又希望能够「和平」地维持「现状」。这些人用的方法就是在论述上以中华民国或「中华民国台湾」来包装台独,认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互不隶属的国家;在方法上则是对外全面依附美国、增加军备,对内则进行历史文化认同的去中国化,建立恐中或抗中论述,以国安五法产生寒蝉效应。由于这些人也讲「现状」,但是这种以分离主义为内涵,借中华民国这个壳上市的「现状」,让北京更感受到统一的急迫感,并提高武统准备。
但是,维持两岸目前的敌对现状却是符合民进党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的。民进党不会希望两岸和解,一方面民进党知道,不承认九二共识,连政治性对话都无法开启,根本无法做到两岸和解。另一方面,一旦中国国民党带头与大陆成功和解,民进党就无法在台湾内部操弄其「仇中抗中」作为,民进党的「抗中爱台」大论述将全面瓦解,因此,民进党在台湾会坚决地反对两岸政治对话与和解。对于美国而言,两岸一旦和解,美国也无法再打「台湾牌」,不能以保护台湾安全为名,向台湾做军火或经济(如产业链移转)的勒索,更在必要时刻,挑动两岸引发冲突,使台湾成为东方的乌克兰,用受伤的台湾来形塑北京的侵略形象,拉帮结派地阻碍中国大陆的发展。
没有和平做接引连结,从两岸现状的敌对,要直接跳到统一后的「一国两制」,这个跨度与难度太大,会给分离主义者利用以台制陆的美国,有了介入破坏两岸关系的操弄空间。有了和平,才没有制造恐中仇中氛围,才没有操弄的空间。有了和平,台湾也才有理由谢绝美国的军事介入。也只有和平到来,两岸的交流才能全面展开。有了和平,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与融合才会有基础与扩张的空间,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也才真正会有可能到来。(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此文为作者在两岸《澳门和合论坛》开幕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