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两岸和平协定
(图/本报系资料照)
九合一选后两岸迎来新气象。民进党不再提「抗中」,取而代之的是赖清德的「和平保台」;对岸则是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两岸一家亲」后,涉台高层强调今年将更重视交流,与台湾展开对话。岁末年初,两岸是各自放话?或迎来对话曙光?
民进党败选后,引人关注的是,检讨小组召集人郑文灿提到两岸论述应调整。随后代理党主席陈其迈及当时竞选党主席的赖清德,都不约而同提及「和平保台」;蔡英文也在元旦谈话递出橄榄枝,盼助大陆防疫。两岸论述是系统性的繁复工程,自非易事,「和平保台」或也只是工具意义,但「对抗」性质减少,的确可为今年的两岸交流带来曙光。
如大陆自1月8日放宽边境管制后,近日大陆文化和旅游部也宣布,2月16日起恢复台港澳营业性演出受理和审批,台湾歌手又可登陆开演唱会了。这波两岸开放交流演艺圈打前锋,未来大陆其他部门可能陆续开放,扩大和台湾各领域的交流大门。
中共20大强调不放弃武力是针对「外部势力」及「台独」,绝非对台湾同胞,去年8月也进行「围台军演」,但对两岸交流始终保持一定空间,既不动ECFA,台湾在两岸经贸仍享高顺差的果实,在在显示大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强调的和平面向。
中共20大习近平说「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新春谈话再提「两岸一家亲」;今年初国台办主任宋涛、海协会长张志军在《两岸关系》撰文不约而同强调扩大交流,「和台湾有识之士就两岸关系、国家统一展开深入协商」,其实已表明两岸今年可就「深水区」展开政治对话。
赖清德说自己不是「抗中」,而是保护台湾民主自由,那何不扩大台湾民主实力去影响中国大陆?与其关起门自嗨,不如主动出击,把工作「做到大陆去」。同样地,选后国民党6都拿下4都,何不推动直辖市或其他县市首长登陆,为台商、台农及台青「争权夺利」。
习近平近年不断强调「急迫感」,若台湾不直面「深水区」,随着筹码不断减少,权利也将不断葬送。犹记2014年时任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赴南京中山陵谒陵,口中不仅提及「中华民国」,祭文还落款「民国纪元」、官职署名,显示只要两岸互信存在,台湾就能争取到权利。采主动策略即使吃了闭门羹,也可获得国际宣传,在大陆亟待和平协商之际,或可争取更大利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朝野思考洽签「两岸和平协定」的时机,或许快到了。(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