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换位思考之评议

刘性仁

日前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所主办的「2014年两岸建立互信与换位思考」学术研讨会,邀请两岸学者针对建立互信与换位思考进行研讨,主办方甚费苦心希望两岸学者分别能者对方的立场来审视两岸政策,虽然无法找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双方对于建立互信及换位思考各持不同看法,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然而其中亦有相当多的无形共识,值得探讨。而大陆学者偏重于两岸政治行为者之间、两岸政府的作为,从顶层设计往下,习于大陆决策模式;而台湾学者则偏向于两岸人民共同去努力,强调基层民意的重要性,先有生活共同体才有命运共同体。但无论如何,要两岸换位思考确实有一定程度的难度,毕竟两岸各自坚持的立场及原则,短期内不可能调整,而我们所必须做的工作是,双方都必须进行观念思想解放,换位思考才有可能性。

我们都同意两岸互信基础薄弱及交流进展都面临困境,也常常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变与不变总是在调整中,夹杂着时空背景及单一事件影响,使两岸间的互信备受考验,无论是一个中国框架或是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的解读和主权与治权的探讨,两岸都处在一种无法达成一致性意见状态,这虽是正常的状态,但也是一种现实的无奈,两岸若想换位思考其难度之大恐短期间很难突破,其主要的关键点还是在于观念的差异及所处位置不同彼此所存在的歧见。

从研讨会中,我们更加看清现实的状况,两岸不再是了解的不足,而是对话沟通无法达成有效的共识;无论是台湾朝野政党、两岸三党间、两岸政权间、国际及国内间、国家与政府间、统独认同间,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世代受到不同环境及背景的影响,透过研讨会的表述,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

我们不能期待透过一两场的研讨会就能找出两岸突破的法宝,但却可以使我们确信一些事情。我们也不能务虚谈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等道德性的呼喊,应用到现实政治中,回到政治学理论及现象的本质,我们不能浪漫的期待,必须从利益目标、手段与目的的核心本质中来找寻两岸关系新的理论及突破口

此外我们对于一些不可能的事,不能再抱持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例如APEC马习会、大陆放弃台独及接受中华民国、台湾接受现阶段统一及一国两制、两岸可以换位思考等,固然有期待有努力的目标,但对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我们无须花太多心力在无解的议题上,只会浪费双方的精力。

夹杂着国际因素,我们不能小觑国际因素及国际间透过各种事件和两岸各自互动间的杀伤力;两岸本身就存在对于一些概念及名词解读上的差异,更遑论其他国家对此的看法,因此两岸问题的解决无形中也因为国际的作用而增加难度。

笔者必须赞许这次的研讨会,开创两岸良性探讨两岸政策的空间,也让大陆学者更能清楚完整对照来看。其中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桂宏诚明确地从宪法角度来陈述国民党的主张选项,但也没有否定其他选项,只是这些其他选项并非国民党的选项,这是十分清楚的;此外桂主任点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党的主张并无法超越及代表马政府的主张,这种分际的拿捏值得高度的肯定。

透过研讨会,我们也很清楚认知民进党不会在2016年前对服贸、货贸、监督条例放手,但也必须提出告诫,民进党2016若执政,恐怕重大政策要过关也会面临被杯葛的命运,双方互相杯葛的结果,就是台湾筹码一分一秒的流失,时间越来越不站在台湾这一边,这是台湾民众的悲情宿命

总之,我们应跳脱文字的泥沼,大陆偏听的指控、参访其结果又如何?两岸要换位思考谈何容易,核心在于双方并没有观念的解放与思想的开放,两岸既没有终止敌对状态,也没有做到完全的求同存异,我们不停地反复讨论这些议题,或许有一点厌倦,也有一股失落感及无奈感,但研讨会的举办终究把大家拉回现实。

顺便一提的是,我们必须思考陆生究竟在两岸关系中扮演何种角色?陆生群体与学者不同,是长时间地留在台湾观察台湾社会,有他的特别性。对于两岸关系目前进展的现况,透过研讨会笔者认为可以清楚看出几项趋势:

1.2016年前两岸经济及政治突破机率几乎是微乎其微

2.两岸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恐成为道德上的诉求及喊话

3.台湾朝野对立氛围及公民团体的涉入势将影响两岸关系发展

4.国际因素对于两岸进展的影响不可小觑

5.两岸三党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放弃底线及立场坚持

6.要想超越九二共识其难度甚大

7.陆生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值得关注

8.两岸若无法进行观念及思想解放,突破进展难度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一国两制在台湾具体实现形式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充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充分照顾台湾同胞利益安排;他并表示,在涉及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会有任何的妥协与动摇;他并提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大陆要追求的不只是形式的统一还必须是心灵的契合;同时,他再一次明确反对台独,认为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这一番谈话,对于两岸换位思考也深具启发意义。

台湾方面对于大陆当局的底线不能有误判及错误的认知及想像;大陆方面对于台湾当局及民意的趋向也不能有与实际不符的想像;倘若两岸双方能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的解放与创新,那么两岸关系的发展才有出路可言。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