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重大考验之评议

刘性仁

2015年国民党民进党将开始进行总统候选人提名作业后,各种议题势将会泛政治化预估总统大选前,两岸服贸协议过关的机会相当低。不仅如此,服贸、两岸监督条例、货贸甚至办事机构的设立,恐怕也无法乐观以待。而新当选的台北市长柯文哲竟不知道九二共识,若无九二共识作为两岸交流的共识基础、恐怕两岸关系非但无法进展,甚至会倒退,可以预见两岸关系突破机率微乎其微,偏偏两岸之间又常常报喜不报忧,台湾民意看似给予民进党选票的支持以教训国民党,殊不知已对两岸关系产生负面作用及伤害,部分媒体不断地渲染,让绿营误认为是两岸策略的成功,身为局外人的美国政府,看的非常清楚,美方就明白表示希望未来蔡英文访美能够坦诚表达两岸看法。

大家都一味责怪马政府对于两岸突破的有气无力,但却从未创造条件与给予支持两岸发展动力;大家享受两岸关系但却忽略这并非是理所当然;九合一结果使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民进党大获全胜,显然台湾民众根本不了解也不在意九二共识的重要性。那么没有九二共识两岸交流及共识何由展开?未来两岸恐怕难以开展。

对此适逢岁末,两岸当局都应当思考,既要总结过去经验及成果,更要坦诚面对未来的挑战,对于两岸间的发展「报喜不报忧」及「报忧不报喜」之心态都有所偏差;两岸间实然与应然间的落差,我们也应当正视。许多想做却推不动、许多不希望发生却又发生的情况,使两岸间充满无奈,两岸必须从各自表述及认知阶段,进展到寻求共识及解决两岸实务问题阶段,综观两岸现今存在各项问题,一种形式及一种面向的交流便会产生一些实际面对的问题,已从宏观进展到微观,观念及心态没有调整,可以预见两岸未来还是表面及高来高去互动,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

我们必须平心静气思考,两岸或许是时机不对,也或许是条件并未具备,也或许是人和制度的问题,使严重存在两岸之间那条鸿沟难以跨越,两岸历经超过一甲子的隔离,目前实在很难进行真心诚意的交流,透过数以千次的大小型研讨会及交流,始终也解决及跨越不了内心藩篱

九合一选举后,让有些人对两岸关系失去动力与希望,开始意态阑珊,任由两岸关系停滞及任意发展,反正再怎么做也都是不对,到头来吃力不讨好,非但丢了选票与执政权,反而还遭受无情的漫骂与攻讦,当大家用一根手指头指着马政府的不是,剩下的四根手指头却忽略对于自身的检讨,究竟有没有提出更有建设性可行性方案?究竟为两岸关系的呵护付出了多少努力?批评容易做事难,涉及到两岸政策更是如此。

因此可以预见,两岸关系将进入严峻考验期,对于未来的两岸发展是不容乐观的,这是从各项情况与迹象来判断,两岸民众对于对方当局及民众的观感并没有跟上两岸交流的速度与幅度,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符号等烙印在民众内心的形象牢不可破,就算机会变多了,但反而成为负担与无感代名词,大家都必须面对真实的自我,我们究竟希望一个什么样的两岸关系。

故笔者认为,两岸存在着几项重大挑战:

一、在两岸现今交流情况及媒体等推波助澜下,两岸民众对于对方当局并没有产生正面的观感与评价;两岸民众彼此也并没有产生一定程度中华民族整体认同感,致使偏见及意识形态充满在民众的心中。

二、两岸对于彼此的制度发展及变迁的过程,既不全然了解,也不愿意多花一些时间,从多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欠缺欣赏对方制度的雅量,两岸各有各的特色,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完美的,无论就民主、自由、人权、决策模式、人事考量、危机处理的方式及思考问题的逻辑,两岸现今都无法可以了解甚至同意,这是两岸交流受到瓶颈的很大原因。

三、阶级与世代间的落差和相对剥夺感影响两岸青年人的发展,两岸都存在阶级及贫富差距等诸多社会问题。坦白说阶级与世代落差是不可能消除的,但却可以减缓伤害的程度。表面上两岸文化交流与青年交流如火如荼进行,但总是热闹有余、精彩不足、缺乏入脑入心深层次的心领神会;再加上青年世代自主性高,很难受到年长世代所左右,他们既缺乏平台,在各种忧虑的前提下何来对于两岸给予高度的期许与承担。

四、两岸当局都有政策上的迷思,就大陆当局来说三中一青,加强中南部民众的交流,但殊不知台湾许多南部年轻人到北部求学打拼,开放沿海城市居民来台却产生出许多新的问题;台湾当局太过相信交流的软实力可以带来正面的效果等,对于许多政策都缺乏详细的沟通与细致的操作,使得正向力量并没有充分发挥。

对此,两岸显然挑战大于机会,各种不同层面与形式的考验与挑战将在2015年中仍会影响与左右两岸关系的发展,在大格局中展现出许多的矛盾与冲突。两岸换位思考谈何容易,毕竟两岸各自坚持的立场原则,短期内不可能调整,而我们所必须做的工作是,双方都必须进行观念及思想解放,换位思考才有可能性。两岸互信基础薄弱及交流进展都面临困境,也常常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变与不变总是在调整中,夹杂着时空背景及单一事件的影响,使两岸间的互信备受考验,无论是一个中国框架或是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的解读和主权与治权的探讨,两岸都处在一种无法达成一致性意见的状态,这虽是正常的状态,但也是一种现实的表述。

对于2014两岸关系目前的现况,恐怕在2016年前两岸经济及政治突破机率有限;这些挑战若不克服,恐怕交流仍处于表面;而两岸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恐怕将沦为道德上的诉求及喊话;台湾朝野对立氛围及公民团体的涉入,必将影响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国际因素对于两岸进展的影响不可小觑。当大家指责马政府不作为与突破不够或暴冲两岸关系之际,恐怕更多需要的是四根手指头的自我省思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