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为两岸关系重开机创造条件
旺报社评
清明前夕,福建成为大陆外交的舞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4个东协国家及南韩外长,分别在南平、厦门与大陆外长王毅会谈。此前,王毅还在广西桂林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并以6天时间访问沙乌地阿拉伯、土耳其、伊朗、阿联、巴林及阿曼等中东6国,其中逾半国家与美国交恶,尤其与遭美国制裁的伊朗签署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更受瞩目,双方称此协定是「外交成功的典范」。
在中、美对抗白热化之际,北京与华府正展开一场「拉朋友」的外交竞逐,美国意在团结盟友共抗中国,中国则是广结善缘,避免制造敌人,以破美国的围堵之势。3月30日,《纽约时报》以社论点名中国为美国主导之国际秩序的主要挑战者,且希望主导新的世界秩序。美、中竞争下的世界似乎朝向重回「两极体系」,「好人」与「坏人」或是「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新冷战」俨然成形。
世界银行前总裁佐利克警告,中美关系像自由落体,不知伊于胡底,为世界一大危机。中美「新冷战」持续发酵,各国「归边」的压力日增,但不论是欧盟、印太或是中东国家或许皆无意在美、中之间进行「二择一」的外交表态,美国拜登政府若执意以所谓的「价值观」将全球一分为二或建构「反中联盟」,恐无助于美国重新拉紧与日、韩及北约(NATO)等盟邦的关系。
对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北约演讲时表示,不强迫盟友在美、中之间选边站。布林肯与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在《联合声明》中言明,双边均承认,对中关系是多面向的,并且包括合作、竞争及系统性对抗的元素。拜登政府务实地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避免战略上遭到挫败,危及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之世界秩序所取得的成果。
诚然,印太、欧盟或中东国家欲藉彼此与美国的合纵连横降低中国崛起所带来的「风险」,但这不意味渠等愿意以牺牲在中国的经济「机会」为代价,何况美商亦布局深耕大陆市场,中、美仍有坚实的经济关系,与中国全面对抗的战略不符合美国自身利益,拜登政府终究须回到经济现实,不被因新冠疫情而激化的「仇中」亦或是敌视亚裔及排外的民粹绑架,消弭「川普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撕裂。
类似美苏冷战,以军事结盟共谋经济发展难以因应全球化下经贸秩序的重构。相较于着眼于安全合作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对印太国家更具吸引力,美、日若想将Quad扩大为印太版的「北约」将缺乏现实的基础,因不仅东协国家,美国在东亚的重要安全盟邦南韩对加入Quad亦兴趣缺缺。
大国竞争为国际政治的常态,但面对地球暖化、大规模传染病及核武扩散等全球的共同挑战,中、美在激烈竞争之余,不是卷起袖子打架,而是有效管控分歧,一起建设性地探索合作空间。即使是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亦不乏合作的先例,拜登政府应有自信与能力与北京合作。
美国总统拜登在演说中谨慎地避免以「冷战」类比美中关系,明言美中之间并不存在意识形态竞争的问题,可以判断美、中的竞争应具局限性。在中国崛起的势头下,美国亦无力再造「冷战」。拜登寻求与中、俄两大对手合作,邀请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参加美国4月举办的线上气候峰会,拜登领导的美国是与中国竞争,而非围堵。
布林肯称中国是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国家,须随时保持竞争。但在中美竞争中,美国仍较具优势,拜登政府不应以单一的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华府可保留与北京合作的空间,此将无损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其实,中美竞争若将全球推回「冷战」时期,台海无异成为是非之地,不会使台湾更安全,亦不必想像借此造成大陆于国际社会被「孤立」,助台湾突破国际政治的「一中」藩篱或重温退出联合国之前在国际组织代表中国的参与。据悉拜登政府的台、美官员交流新准则仍维持「任何涉及主权象征」的限制,美国将在既有的「一中政策」下「与台湾继续往来」。
拜登明言一中政策不变,不再乱打具冲突性的「台独牌」,而强调支持民主的台湾,中美关系的「压舱石」重新装置,将有利于拜登政府推动「接触性的竞争」,使双边互动具有可预测性,有助于台海紧张情势的缓解,并为两岸关系重开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