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架构后两岸关系理论的思考

刘性仁

在探讨现阶段两岸关系之时,过去许多学者专家纷纷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切入,援引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例子以为参考,除了整合理论中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及联邦主义;或是分裂国家模式来探讨主权与治权关系;或从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及建构主义来看待两岸问题,或多或少对于现阶段两岸关系,起到了参考的价值与分析框架。或许两岸关系需要一种既有两岸特色,又必须与西方学术社群对话的理论路径,想要得到充分的解释力与应用性,自然有一定程度的难度。

两岸关系的理论往往从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及两岸互动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各种理论从博奕理论、大小政治实体理论、依赖理论及台湾内部往往为了选票极大化及国家与社会模式来探讨,但都无法全方位的检视两岸关系。

不久前台湾蓝绿有志之士抛出「大一中架构」后,更让我们产生理论与现实追求的渴望,虽然此很难达成台湾内部及两岸间共识,但却提供我们多元思考的方向,一种检讨及省思的机会。

然而正逢两岸目前处于深水区与低迷期,虽然两岸各项交流活动及参访团络绎不绝,但似乎无法改变两岸政治互信及两岸认同的障碍,台湾社会反中恐中的气氛是存在的,无感让利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两岸接下来应当如何互动?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发人深省。

当然由于九二共识面临到瓶颈,而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又提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而习近平提到大陆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政治分歧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因此对台湾来说找寻新路径实有必要。

新功能主义乃是属于整合理论中的一种,它与功能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认为合作可以忽略政治因素,故整合策略过程中的逐渐政治化,整合之初,各行为者会在若干技术性或较不引起争論的范畴内进行合作,唯有将更多的权威让与集体决策机构,或者向其他相关功能領域扩大合作范围,才能达到他们所想要设定的目标。

古典的功能主义认为,整合是一种「由上而下」的途径与过程。故在议题上,双方应避免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敏感性与困难度高的政治性议题,即所谓的「高层政治」(high politics),反而应从功能性的议题着手,即「低层政治」(low politics)开始。这与我们常说的先经后政、先易后难不谋而合。

此外,功能性的议题反映各方人民的切实需要,从各方具有的共同利益出发,谋求功能性国际组织的建立与扩散,进而积极合作來建立彼此共同的认知,整合才可能完成。两岸要追求的是双方的共同利益,透过组织来凝聚共识。

新功能主义亦强调精英,精英分子对整合的重要性,哈斯更进一步强调「政治領袖」对于整合的助力;马英九及蔡英文正扮演台湾朝野对于各自意见的整合,进而寻求台湾内部意见的整合,然后寻求与大陆之间的意见整合。透过精英可以免除意见纷杂、谁都能代表全部群体的窘境

新功能主义在两岸的应用,就是因为两岸对于整合缺乏共识,因此企图透过新功能主义以寻求两岸合情合理的安排。新功能主义者认为1.应先进入非敏感低阶政治议题而后再进入高层政治、事务性议题较能反映人民需要、透过功能性组织来达成整合目的、应积极合作以建立共同认知、部门之间合作形成功能性的互联网以及强调由精英分子渐进式推进过程。

新功能主义,应用在找寻两岸关系的安排上,就台湾方面来说:渐进式议题推进;透过政党智库及学者等精英份子,像是马英九与蔡英文主席都是;由低层议题到高层议题,先经后政、先易后难;透过事务性议题反映台湾民众的需求、两岸共谋诸如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两岸经合会、小两会等功能性组织;积极寻求九二共识、一中架构、一国两区、和平发展等共同认知;使陆委会海基会「两块招牌、一套人马」,办事机构合署办公达成部门合作形成功能性的互联网。

就大陆方面来说:渐进式议题推进;透过政党、各工作小组、台办系统、学者等精英份子,像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张志军主任都是;由低层议题到高层议题,先易后难、经中带政、不能只经不政;透过事务性议题反映民众的需求,但不能忽略政治性议题、两岸共谋诸如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两岸经合会、小两会等功能性组织;积极寻求一中框架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华民族、两岸一家亲

和平发展等共同认知;台办系统、海协会「两块招牌、一套人马」,办事处合署办公达成部门合作形成功能性的互联网。

总之,新功能主义当然无法解决两岸政治僵局,也无法处理主权及治权问题,但却可以提供我们进一步思考两岸关系发展理论,对于合情合理安排能有新的认识,此外任何理论都无法处理人的问题,也无法处理心理认知及结构上的问题,但从低阶议题到高阶议题,循序渐进、相互学习、参考,试图说服对方,精英在整合过程中所扮演重要角色,也就是马英九及蔡英文两人的一念之间可能使两岸关系产生重大的变化;但也必须注意,当整合不顺利时,可能会倒退甚至崩解,其后果可能十分惨痛。

新功能主义下两岸关系,政治仍旧无法乐观;就连低阶政治的整合都难以完成。因为台湾民众的认知与态度使得两岸没有乐观的本钱,期盼我们能从新功能主义中得到启发,以利两岸共创双赢局面。

「大一中架构」五原则要套餐式的全盘接受,有其模糊性,但也有清晰性,正当台湾内部缺乏共识、两岸缺乏互信及认同基础, 故两岸关系是一门相当高深的学问,始终带有理论找寻与现实应用的困境,而「大一中架构」仍难逃离各自表述的命运,故我们应当继续集思广益寻找处理两岸关系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