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会议玩假? 陆评论:显示苏贞昌的焦虑与张狂

民进党日前召开中国事务委员会,党主席苏贞昌会后召开记者会说,自信积极鼓励两岸智库地方执政县市交流。(资料图/东森新闻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民进党两岸路线引发外界关注,一篇评论指出,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了包装「台独」、骗取选票,用了一年时间,又是设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4次委员会议,又是装模作样地开了9次华山会议讨论大陆政策结果1月9日揭锅一看,这套「调整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把戏破功了,失败了,演砸了!

中国台湾网》报导,评论者姜小凉指出,2012年,蔡英文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落败,之后指出民进党输在处理两岸关系这「最后一哩路」上。时至今日,民进党这「最后一哩路」跨过去了吗?民进党这一系列两岸政策调整可谓纠结辗转,却一直原地打转,不仅没有前进反而在「独」的路上越走越远。

同样是2012年4月,苏贞昌说出他的两岸政策承诺,「用对话代替对抗,用互动追求互利互惠,促成共存共荣。」时至今日,不知他自己是否还记得?纵览这份民进党刚出台的「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想必不难得到答案报告洋洋洒洒从五个方面阐述4次委员会议、9次「华山会议」的结论,却丝毫没有看到其积极可行的两岸布局,民进党就在自己为自己圈限境地里,继续坐井观天。

苏贞昌焦虑吗?当然焦虑!这份焦虑为民进党人所共有,来自如何突破两岸政策困境,跨越最后一哩路的真实紧迫。尽管这份纪要字里行间极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也丝毫掩盖不了民进党和苏贞昌在两岸政策上想要有所作为,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焦躁。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他们焦虑。因为只有「台独」分子没有从两岸和平发展中得到好处。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危机冲击和被边缘化,并本能地将这些转化为了对两岸交流诋毁的张狂,丝毫不正视两岸关系积极正面热络的进步。

纪要中强调「两岸交流是必然趋势,要积极自信参与两岸交流」,讽刺的是从后文内容来看,依旧只是一纸空文,连早前谢长廷所提出「宪法共识」,以及日前柯建铭提出的「冻独」建议都不见踪影,随处可见其抹黑两岸交流的「台独」意识形态,就更不必期待民进党建立一个与大陆交流的基础。没有基础,再怎么焦虑,再怎么叫嚣,所有的一切必将是「空中楼阁」。

困境中的民进党与苏贞昌,不得不搬起「焦虑」与「张狂」两个武器,为其装裱在光鲜外表下的「台独」而挣扎。一面说要「对两岸关系必须有新的体认」,一面坚持其「台独」立场核心价值不变;一面说要「积极自信参与两岸交流」,一面又否定ECFA及后续经济协议的内容与成效;甚至为了让这份纪要看起来更漂亮,提出「善待陆生陆客陆配」,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打着「改变」与「务实」的旗号,召开如此声势历时久的系列华山会议,在外界的期待中,最终竟在「台独」之路上越走越远,如何不令人唏嘘失望。苏贞昌难道已经忘记,陈水扁当年一意孤行给台海局势带来的动荡不安?纪要中一再强调「主流民意」,试问民进党,何为台湾主流民意?难道是给两岸带来动荡不安的「台独」?还要继续走陈水扁的老路吗?

民进党此次产出的「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可谓矛盾重重、漏洞百出,最终两岸政策调整还是未有进展。遮住苏贞昌与民进党「视线」的,正是「台独」。画地为牢的苏贞昌,你还要焦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