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要开放应先「强身固本」

李武忠

日昨天马总统在接见「全国模范水利小组长代表时,再度以当初外界也忧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会导致台湾农业崩盘,但是事实证明台湾农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更加兴旺为例,强调要提升农业竞争力需要「适度」开放,为未来国际经贸谈判可能开放国内农产市场埋下伏笔。除了对于怎样开放才算适度,外界多所质疑外,该谈话明显忽略了在当前台湾农业面临农村高龄化(年青劳动力不足)、耕地规模小、生产效能低落、产销严重失衡、天然灾害频传、优良农地流失、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应该以「强身固本」为先,再来谈开放问题,不能本末倒置!

当初在面对WTO入关谈判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让政府相关机构可以对农业各部门可能遭受的影响做深入的探讨,提出完整的应变对策(包括:奖励休耕、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强化农业竞争力、推动农民福利措施等),并于事前(民国78年)即设立「农产品进口损害救助基金」,用以实施先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及救助来降低入关后的冲击,政府积极作为相当程度降低农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稳定了农民生计和农业生产意愿;加以自2002年杜哈回合谈判展开以来,谈判进程一再落后(如2003年坎昆部长会议受到农业议题影响,因各方阵营立场差距过大,导致谈判破裂),对于农产品关税调降、农业国内补贴削减,以及非农产品市场进入议题(即工业与渔产品关税调降)各国立场歧异争议未除,谈判没有进展,相对降低原先预期WTO可能带来的影响力所致,后续发展更需要提高警觉,随时戒备。事实上中国并未针对台湾不符合WTO规范之作法(如限制中国830项农产品进口)提出抗议要求仲裁

而各国为了降低杜哈回合谈判失败的负面冲击,势将加速推动双边与区域贸易协定如自由贸易协定(FTA),也给外交处境艰困的台湾带来更大的压力。未来无论是与各国洽签FTA或加入TPP,以目前政府的态度与做法,台湾农业都很难不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严重程度不亚于WTO,问题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魄力去做必要的调适,来降低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未来台湾需要建构怎样的农业规模和经营形态,才能够在贸易自由开放的现实下,不仅能巩固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还能反守为攻,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政府相关部门是否已经有完整的备案攸关台湾农业未来的生存发展,农民应该要予以关注。政府若真的能够透过政策实施,让台湾农业茁壮,届时又何惧国外廉价农产品的竞争。这些恐怕才是马政府要开放国内市场前,必须要优先解决的课题

然而检视目前政府所研拟因应对策,几乎沿袭自日本的作法,很少根据本土农业特性、市场需求民族性等所制度定出来具独特原创性政策,缺乏「亮」点,效果令人存疑。固然台日在农业发展背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小农耕作模式、境内农业资源有限、生产成本高昂、以稻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粮食需仰赖进口等,但是由于国情、民族性、制度、行政效能等不同无法完全「移植」,何况沿用别人辛苦研发成果表面上看起来既省时省力,又可以立即展现若干成果,但是这种凡事等待的错误思维和做法,长期累积下来往往会磨损台湾农政人员的创造力积极性,也让农民对政府施政能力没有信心,无法齐心来抵御外强。要让农民看见希望台湾农业部门需先自我改革,打破同质性过高的「狭隘式」决策模式,广纳多元的意见。重点是我们的官员有这样的雅量与睿智吗?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