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争端台湾需要总体海洋战略

李武忠

近日从南海东海北方四岛、独(竹)岛及冲之鸟礁等一连串有关主权激烈冲突,透露出新海洋时代的来临。由于陆上资源日益匮乏,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遂成为新一波全球竞争的焦点,「走向海洋」已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海洋在为千百万人提供食物和生计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为此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制定新的海洋政策,扩大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美国和日本更将其列为国家长期发展策略,并积极介入南海、钓鱼台争议,试图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得先机

台湾四面环海,处亚洲太平洋枢纽海洋资源丰富,明显具备发展海洋产业的先天优势,却长期受到政府忽视。尽管马总统在竞选时曾提出「蓝色革命 海洋兴国」的口号,承诺要彻底翻转陆权支配思维,让台湾成为海陆文明荟萃之地。唯当选后却又不重视海洋迄今仍未订定具前瞻性以及完整的国家海洋战略,除了将成立充满争议的「海洋委员会」外,看不出有何具体的实践绩效,也看不到台湾未来的海洋愿景

检视现行台湾海洋政策与海洋发展确实存在诸多缺失与困境包括:海域划界纷争不断,政府部门未有积极作为;我国专属管辖海域与日本、菲律宾、中国等海域多所重叠,对我国海洋开发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主事者习惯于陆域思维,缺乏明确的海洋决策与协调运作机制;海洋事务管理权责分散,缺乏有效整合;过去兼顾国家主权经济发展的资源共同开发主张(一如日前抛出的东海和平倡议),正面临新挑战;海洋建设科技人才及经费严重不足,国内对于海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入经费(约3亿元新台币)远低于先进国家(美日均维持在GDP2.6%上下),且学校研发能量未能落实于产业界;海洋产业规划不当,导致不同用海产业间冲突不断(如休闲渔业传统捕捞渔业冲突,自然保育区与传统渔场争议;海港航道建设使用纷争等);海洋环境恶化,生态遭到破坏,渔业资源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渔民生计等等,牵绊了台湾向海洋发展的脚步,也让海洋兴国沦为口号。

海洋这片「藍色国土」是台湾未來发展的重要资源。以台湾的外交处境,本就让其在参与国际海洋事务上显得窘迫。如今南海、东海海域纷争再启,局势更加诡谲复杂,台湾亦处于风暴之中,只见政府立场模糊回应软弱没有真正的行动,引发国人不满。政府固然应该审慎因应,却不宜过度消极,应主动争取向国际社会发声的机会,展现护土的坚定决心。

除了口头宣示钓鱼台为我国固有疆域并拥有专属经济海域主权外,更需要有新的海洋思维和政策,透过灵活的合纵连横对外政策,来因应诡谲多变的海上风云。至于新海洋政策拟定首先需将以往偏颇的观念,调整为对整体自然环境的尊重以及兼容并蓄的「海陆平衡」思维;其次应将海洋经济发展视为新经济引擎,制定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开发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休闲旅游、高阶造船等产业,完善海洋服务体系并将加强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及创新研发;还要积极培育高等人才,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投入,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鼓励民间企业投资海洋经济相关产业。

台湾四面环海却不是亲海的民族,对海洋的认知普遍匮乏。未来应向下扎根加强海洋思维的全民教育,深耕海洋文化,唤醒国人海洋意识,才能因应新海洋时代的来临。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