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两岸融合发展需有新思路

旺报社评

520前两岸情势诡谲,一面是金厦海域紧绷,翻船事件令大陆民间武统声浪高涨,大陆海警灰色地带动作咄咄逼人,另一面是北京重申和平统一不变,宋涛赴福建要求续推融合发展,同时邀访马英九登陆,非常可能「马习二会」。「冰火两重天」背后,隐含两岸融冰的契机。

调整逢中必反 保留互动伏笔

大陆两会闭幕后,台湾媒体还在揣测《政府工作报告》不再提「和平」统一,北京对台系统早已鸭子划水,悄然完成了对台工作的「对表」。3月18日国台办与民革、台盟、台联等对台单位召开「学习座谈会」,将习近平两会期间涉台论述定调为「重要讲话」,要求大陆对台系统认真贯彻落实。

这场会议未公开,仅经由新华社披露,且报导篇幅较短,很容易被台湾忽略,但其政治分量堪比对台工作会议,意义不可小觑。对照习近平在两会期间的涉台论述,再来看大陆对台系统这场「学习会」,可整理出三项重点:第一,重申「和平统一」;第二,强调「团结」;第三,续推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细看上述三点,背后具有逻辑递进关系。首先,和平统一属对台基本原则宣示,也就是要「站稳立场」,保持战略定力;其次,强调「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属于方法论层面,即寻求两岸大交流、大合作,说明大陆不会因为520民进党继续执政,而在两岸民间交流部分,自我绑住手脚;最后,续推两岸融合发展,这是在谈具体执行层面的工作方向。

由此可推论,赖清德政府上台,大陆会暂时停、听、看。假如赖清德520诉诸抗中,北京必将硬碰硬,若基调温和,就像新潮流大将、退辅会副主委李文忠所言,认同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调整逢中必反基调,那么两岸即使回不到马政府时期,至少可以回到疫情前或蔡政府就职初期,彼此留有默契、保持互动的空间。

相对于大陆坚持和平统一、有意重启两岸大交流,视赖清德520演讲才会拍板,尚属悬而未决的政治决定,融合发展则是陆方操之在己、继续单方面推动的政策议程。大陆对台单位3月18日「学习会」后第二天,国台办、发改委就在福建平潭召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座谈会,提出支持福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制定促进闽台融合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推动闽台产业合作等规画。

文化民生为本 推升人民融合

从平潭座谈会的规格、议题来看,陆方高度重视去年9月颁布的融合发展《意见》执行状况,形成了国台办、发改委、福建省三方牵头负责的局面。同时,会议也提及习近平在今年两会的涉台论述「为高质量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指明方向」,说明闽台交流合作,尤其是加强平潭对台湾人才、资金、技术、青年的吸引力,应是陆方下一步对台工作重点。

实事求是地看,自2009年被界定为两岸「五个共同」试验区以来,平潭经济虽持续成长,但遇到瓶颈。以GDP贡献率为例,最近5年平潭当地GDP占福建全省权重维持在6.7%至7%,未有明显成长,说明平潭在闽台乃至两岸经贸中的地位并不突出,虽有不少惠台政策加持,但经济结构倾向仲介经济,而非产业经济。北京赋予国家发改委参与平潭试验区建设的职责,应有补强既有问题、令平潭经济结构突破升级的意味。

无论是平潭,还是整个福建,若要做好两岸融合试验,关键其实不在经济,而在如何形成「治理共同体」。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在广东、江苏、上海都有成功的范例,福建应解放思想,透过公部门的改革与创新,吸引台湾菁英成为管理者、治理者。让台湾社会看到,只要以中华文化、关怀民生福祉为本,两岸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并没有本质上的矛盾,台湾民众就不会对大陆怀有戒心。

福建融合试验条件得天独厚,应着眼于两岸长期政治分歧与历史心结,以魄力和智慧,在福建为「两岸共治」开辟空间,台湾社会也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台人赴福建发展、参与社会治理乐观看待。两岸问题错综复杂,不能指望在谈判桌上解决,更不能重演兵戎相见的悲剧,归根究柢还是要靠人民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