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靠近又遥远 两岸关系需要新思路
(示意图/达志影像)
台湾民心并非一面倒的反中;台湾社会在意的是如何维系台湾现有的民主、和平与繁荣的生活方式,同时能兼顾台湾主体性的政治地位。台湾社会民心对中国大陆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复杂情绪,诚如台湾指标民调的调查结果所显示:台湾社会既认为「两岸对话协商交流利大于弊」,却又「对中共反感」。
台湾指标民调2月调查指出,有77%的受访民众认为「不论台湾是哪一党执政,两岸的政府如果能够保持对话协商」是「利大于弊」。交叉分析同样显示,泛绿民众有近6成持此看法。不同总统候选人组合下,希望赖清德担任下届总统的民众也有58.1%至63.2%同意此一观点。
究其原因,两岸经济相互依赖是无法忽视的事实。然而两岸经贸与社会多年持续交流,之所以没有促进两岸政府与社会正向的善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共政策一直是台湾最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台湾主权地位最大的挑战。对于来自于中共对台的战争威胁、经贸制裁等措施,一直是台湾社会「反中」情节的根源。
台湾指标民调发现,民众有77.1%对中共持反感态度,有好感的仅占11.5%。交叉分析则显示,对中共的反感是跨越族群类别的一种台湾共识。尤其新北市与云嘉南、20至39岁、国中与大学以上学历、民众党支持者与泛绿民众等超过8成对共产党反感,愈年轻的民众愈反感。
而在政治立场上,倾向泛绿阵营的民众有95.7%对中共持反感并不令人意外,至于立场偏中立的民众有74.5%对中共反感,即便倾向泛蓝的民众也有54%对中共反感,仅30.7%对共产党有好感。
相信两岸领导人都已注意到,政治前提及中共对台「硬的一手」是两岸交流的重大障碍。陆方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政府交流的前提,以剥夺「和平」作为促统的筹码,不是在抵制民进党及其支持者,而是把广大对于维持两岸政治关系现状的台湾民众推开,把广大认同中华民国的台湾民众推开;更忽略了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典章中所蕴含的两岸「共同政治基础」。
这提醒我们,九二会谈距今已30年,不论当年是否形成「共识」,两岸社会与国际情势已产生重大转变;但不变的是,对中华民国的认同依然是台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台湾指标民调结果已证明,有73.4%的民众期待下届总统候选人的两岸关系主张「维持现状」,倾向「九二共识」的仅有9.8%。更有79.3%认为「维持现状就是独立,所以没必要改国号」。更有73.5%即便对中国共产党持有反感,但也认为「两岸政府若能对话交流」对台湾「利大于弊」。
今日的中国大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台湾社会当然愿意和中国大陆发展更紧密的关系,但经济成长并非没有极限。近年来陆方致力在国际推广「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但仍无法说服国际乃至于台湾社会,「中国模式治理下的人民生活」能否走向或者达到台湾社会早已享有的自由、民主与繁荣?
我们能理解,「一中」、「九二」,涉及到北京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政治论述,因此有转向的难度。但若双方有诚意开创下一阶段的两岸相互理解与求同,台湾社会也展现出期许两岸政府间进行对话协商的氛围时,对于某些争点暂且「存而不论」,或者「寻找新解方」,反倒是更具格局的「求同」思路。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