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需靠自己避免两岸关系被边缘化
国民党是台湾目前的执政党,却没有享有和平红利成果的功劳,还被说成是大陆当局只听一家之言,然而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我们从近来民共频繁交流中可以看出,国民党非但有两岸关系被边缘化的危机,并且所有的两岸政策根本推不动,大家似乎也都无所谓,所有无能及倾中的骂名全落在国民党头上;民进党人则是频频出访大陆,制造开明理性的印象,对于民共交流,观察国民党从来就是乐观其成,但民进党实在不应自己拼命往大陆跑,还把卖台责任怪在国民党的头上;国民党必须靠自己争气,以行动来证明自己是爱台,而台湾民众真的必须要好好思考,理一理国、民、共三党的关系。
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两岸各界纷纷有不同的解读,其安排行程也充满学问,既有应王郁琦主委回访之邀,如期于六月来台访问,并探望老朋友之意;同时也规避及处理掉许多尴尬的问题,保持相当的弹性。从各界反应看来,蓝绿双方都表示欢迎之意,而其彰显的象征性与实质性意义不言可喻。国民党对此除了表达欢迎态度,更需要思考的是应当如何看待未来民共交流,从张志军访台中看出了什么端倪,在在值得深思。
张志军的表现及柔软身段也确实让台湾民众耳目一新,他提到这是六十五年来两岸关系的重要突破,除了细数在台湾走访的人、事、地、物外,还和台湾达成的七方面共识,他认为台湾在媒体报导热闹喧嚣的显性社会下,还有一个日常的、真实的、具体的隐性社会。显然这个隐性社会的发展将左右大陆未来对台政策。
中国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并走访小林村,同时与村民座谈,了解莫拉克风灾受损害环境及重建情形;并与义守大学学生共进晚餐,大陆当局所要展现的是关心台湾民众的生活,宣扬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大陆当局所要表达的意念十分清晰。
而张志军主任来访,最大的意义莫过于表现两岸官方常态性互动及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更是马政府在两岸各项政策频所阻拦下的一大进展与鼓舞,再创两岸重大突破,张志军主任来访能够亲身体验台湾,不仅有助于全方位了解台湾社会,更能务实客观地体察台湾民意。
此外,张志军此行规避掉政党等敏感的行程,其重大的意义不外乎是:1.主管业务部门国台办和陆委会主管互访,是实现两岸关系制度化、正常化的必然,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及效率性,此将作为两岸良性互动必然条件,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及稳定发展。2.展现大陆当局直接面对三中一青的自信,可以预见大陆当局未来将采取直接面对的方式,使不致于产生无感及无效的情况。3.考验民进党对于大陆当局是否言行不一,表面上是欢迎,但倘若煽惑相关团体进行不必要的动作,将使得民共交流增加阻力。4.访谈过程绕过北市避免与民进党中央及蔡英文主席交会,但又保留弹性,绕开台南重视高雄,也算是对赖清德上海行的一种回应,透过赖清德与陈菊两个对照组,使台湾民众了解大陆当局区别对待的意义。
然而,张志军访台仍旧受到不少的挑战与质疑,大波澜无、小波澜却难以避免,相关维安工作也尽到注意义务,但还是发生冲突事件,使张志军被迫取消几个行程,让事情的结果并不圆满。
首先,无论是媒体或是独派,都放大检视张志军来台的一言一行,我们不应有过高的期待及不切实际的想像。张志军主任访台只是两岸官方跨出的第一步,未来仍有许多挑战及险阻摆在我们的面前,两岸当局就近来重大议题,诸如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两岸各项交流的事务性规划、如何深化ECFA及服贸和货贸等议题进行意见交换,期待互访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也太过乐观,毕竟互访只是迈向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必然道路,关键还是在于两岸观念的转变、互信的建立与共识的达成。
其次,张志军访台此次避免卷入台湾选举,这是值得欣慰的事,张志军访台见谁不见谁,或许有特殊的考量及精心的安排与设计,也不排除有时间及地点上的遗憾。再者,张志军访台将重点摆放在三中一青及中南部,对于大陆来说有现实的意义,但绝非见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见面总是留有三分情,这些人情道理不能不懂。
但是,三中一青不能避免有引起阶级及南北地域的区别对待,刻意突显三中一青对象,反而会伤害到其他阶级及中壮老世代,任何交流应当要顺其自然,过与不及都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再者,对于马政府来说,相当遗憾的是,张志军访台使民共间的交流,只是在言语上高来高去,并没有化解两岸政策面上的阻力,看见两岸希望之窗;目前那么多两岸政策都处于瘫痪停摆状态,大家似乎也都习以为常,一副无所谓的情况,这对两岸关系发展埋下重大的变数,突显出两岸关系的脆弱性及不确定性。
另外,对于国民党来说,一直以来都乐观看待张志军访台,也高度关注民共发展是否具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很可惜,民进党仍与台联、独派与部分公民团体唱双簧戏,一方面指服贸协议等为毒害台湾之物,扬言焦土杯葛;但另一方面,自蔡英文、陈菊、赖清德至柯建铭等要角,皆公开表达竭诚欢迎支持张志军到访。这是一个反差极大又自相矛盾的两手操作。
总之,张志军访台带给我们观念的转变与思维创新,也是两岸人性的检验,我们必须共同思索两岸各项改革发展、共谋合作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创造双赢局面;进而持续推动两岸制度化协商,扩大以及深化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互动与制度化,以便开创两岸关系双赢局面。秉持对于双方都有利的原则,在合法、合情及合理的状况下,共创良好环境并创造好的条件,使两岸发展能够早日跨出深水区,替两岸民众带来新福祉。特别期待的是,民共交流能够上升到另一层次,具有实质性及行动性的进展,而非只是象征性及口头式的表达。
可以预见,倘若民进党只是想借张志军到访,呈现出一种民共和解的假象,形塑民进党能够理性处理大陆问题,但恐怕仍难取信于台湾民众。故民进党希望能够展现实质善意而非形式善意,在立院中各项政策实在需要尽速审查。对于民共交流,国民党自然也会采取必要的动作及策略,从其它地方寻求突破。
职是之故,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必须要主动积极有所作为,不要让外界看衰看扁,国民党自己要争气,不让自己在两岸关系中被边缘化,靠自己在年底创造好的成绩,尽管现在大环境对国民党十分不利,岛内外挑战艰巨,但凭借着中华民国宪法信念,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初衷,不管民共如何交流,国民党都应按照自己既定的步伐前进,奋进向前,终究会得到历史的肯定,也希望民进党能拿出实心与诚心来面对两岸政策。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