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现况浅谈台湾服贸

计程车进行反服贸抗议活动。(图/记者陈睿中摄)

Nicole

撇开不断刺激食欲的太阳饼,我们或许,可以回归到原本最重要的核心议题

我想说明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思维脉络,既然服贸是双边协议贸易行为,我觉得我至今看到的许多论述上,很缺乏对于中国现况评估

我不是甚么学者,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其实我常常接触到对岸,断断续续和对岸往来,大概十年以上,有高干、有厂商、也有一般的小老百姓。

我想,很多人都有接触对岸的经验,可能是从淘宝、可能是出差常驻、也可能是国际贸易。关于接触的方式,因为我个人有不同的背景原因,接触到的层面也不一样。

我同意攘外要先安内,也同意知己知彼的战术之道。

在内部学运思考台湾自身的路之时,我自己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潜在观点被忽略与未被提及,就是现况的中国大陆样态

所以我有一些,和现在进行的学运非直接联系,但有隐藏的相关原因的观点看法。

国与国间的往来,任何协议的签署,其实一定会考虑到对方国家的状态;就反对服贸的面向来看,不可讳言,许多反对服贸的声音,来自于中国和台湾的政治落差和微妙关系。

现任中国大陆的领导人习近平,其实一直都和蒋经国被相提并论,无论是平易近人生活作风、还是推行改革的政治宣言、大刀阔斧的反贪政策等等。

所有民主的开端,都是循序渐进,而非瞬间开放,伴随教育与经济民智开化、经济能力提升,会开始逐渐注重对生活周遭大小事的影响力,也会希望开始参与决策;当年蒋经国为什么虽然子承父业,却逐渐和蒋介石的作法反其道而行,当然是有其相似背景的历史轨迹。

那么,反观今天的中国,习近平是不是也面对一样的问题状况,致使习近平必须要采用和当年蒋经国类似的作法以顺应潮流?

因此,事实上,去年中国有一波关于宪政的思辨潮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设法各方了解看看。

不过,中国的政治体系毕竟和台湾的不相同,我们有意见、有看法,能够透过非常多的管道和做法能够发声,就像这次的学运;中国虽然也有最高领导人,但和台湾不同的是,中国大陆是集体领导制度,就算习近平思想开放,但是因为习近平并没有经过革命等可以说是绝对势力巩固的行动,在权威性上,并没有以往经历过革命的中国领导人来的强势。

也因此,关于中国宪政,无论被标榜为作风开放、乐于改革的习近平实际上怎么想,总之,据说在实体主流媒体上,最终还是被某种程度的河蟹掉了;感谢网路的开放与四通八达,网路上却是禁止不了关于支持中国宪政、期望宪改、修宪言论

当然,这样的言论,就像我们日常看到许多关于政治的言论一样,不一定会引起注意,但确实有在散布;台湾的民主演变,并不是一朝一夕,至少从蒋经国到现在,就经历几十年的岁月才有今天的成果;而中国在整体政治规模上更大、更复杂,我不敢说会更快或更慢,但是必然也需要时间。

不管是台湾或是中国的政治社会演变,其实国际都在观察,就像对台湾学运的观察一样,中国的宪政也一直都在被观察着。

为什么要观察?就是因有往来或是评估是否要往来、甚至不往来,都要观察。所以其实,就这次服贸而言,我觉得有一块是被明显忽略的,是除了经济上的条文外,关于中国大陆文化和经济的法规面、实务面的认知和宣导其实都很不足;当然这也是反服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管是对中国已知或未知的人,其实对这一点都应该要稍微加以了解,而非一无所知地乐观或恐惧

事实上也可以参考台湾投资中国受害者协会的许多案例,从这些案例里面可以窥见,即便有法规,但中国与台湾实际上的社会状况的落差。

这也是我认为,我们对自由民主太过理所当然,在同文同种表象上,很容易忘记其实我们的成长过程、价值观落差甚大,把中国当成相近的环境,但是,其实一点也不是。

中国是一个和台湾完全不同的国家。

香港为什么反弹如此之大?我相信原本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经历九七至今,感受更大。

所以就政治面和人性面而言,香港可能更希望台湾要能够支持不要在短时间内被同化,因为有着台湾的存在,就会是一颗刺激中国思辨的种子,就像因为有着中国的存在,所以无论现在其实两岸贸易已经活络到深入一般家庭(淘宝),仍然会有着戒慎的思辨存在于台湾一样。

就是因为中国目前仍是一个这样的政治体,所以我认为,就现况而言,对方允诺对我们开放的,其实可以不用太认真看待,因为对方要反悔,真的是很容易的事;中国的人民,对台湾友善的有之,但对台湾友善不等于把台湾视为一个平等的国家,而对台湾怀有敌意的,我最常听到的,无非是:「我们一人一口口水就把台湾淹死了」、或像之前中国安丽团来台时某位妇人说的:「我来消费是照顾你们、帮助你们」。

我想,台湾人还没有卑微到必须靠嗟来食才能生存的地步。

这点,是另一个议题,关于所谓的国际竞争力,就台湾整体的现况而言,我们谈的不应该是只有个人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国家整体的产业能力

我们如果要跟对方往来,只能想好如何保护自己,贸易当然终归要开放,但是确实要把握好逐步把关、安步当车。

中国大陆也在变化,很多人到过对岸的人,都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像三四十年前的台湾,甚至已经远超过现在的台湾。

其实这是好事,就像我先前说的,经济上的满足,会刺激人们对自由的渴望。贫穷,是一个集权国家控制人民最好的方式,三餐吃不饱但也饿不死的生活方式,会使得大部分的人可能只能着眼于生存,或是看钱说话,但是,一旦人民的经济能力增强,基本生活条件已经不足以满足时,就和台湾一样,人民会要求更多参与和发声的权利,中国大陆的政治体,才有可能开始转变;那时候,或许我们才是开始和一个说话算话的合作对象进行更深入的谈判的时机。

更重要的是,服贸业贸易的是人,货贸贸易的是物,货贸所往来的商品如果有问题,能够有实体的检验方式筛检、商品有问题,能够用全面禁止;但是服贸的主题是人,人一旦进驻,有通婚、有文化、有思想观念上的交流,衍生出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我看到许多言论,说关于反服贸,有很多人是逢中必反。

我并不是逢中必反,否则,我不会跟中国有这么密切的贸易往来之外,还拥有许多中国的朋友;还是说,如果双边的合作是在一种平等互惠的层面上,我也看不出有甚么反对的理由

但是我确实认为,就现行而言,现在中国还是一个极权且对台湾有敌意的国家,我认为过度而无保护的开放,对台湾的本身,不只是人文、经济上的影响,实质上隐性包含的,就是政治上的影响;这并不是台湾人自身有没有竞争力的问题,而是在怀有敌意的国家合作下,不就像打仗还得防着背后有人捅一刀的意思一样吗?就像经商,明知道对方是说话不算话的对象,却又不得不往来时,你能够不更加谨慎、小心和保留余地,如履薄冰吗?

还是要说,但是中国的政治状况并不是不会改变的;就像数十年前,两岸还是不相往来的,如今又是何景况?就现阶段而言,保持一种似有若无的安全距离和中国往来,就像我们评估所有的国际经贸合作应有的态度一样,缓步审慎评估观察对方的经贸政治状况,甚至可以说,静待对方的变化,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作法吗?

如果同意先前我所论述的观点,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用这么粗糙又暴力的手段,强行要通过和对我们怀有敌意这样的一个不平等协议?

这就难怪,不得不有合理的怀疑说:

马英九,甚至包含整个高阶执政体,是不是都希望在自己任内,尽快取得一个明确的"历史定位",因为就现有总统、甚至党派的民调上,不得不承认,若是政治情势没有太大的洗牌和变迁,之后的选举,马英九曾经带给国民党的选举优势,大概不会再那么灵光了。

只是,这个举动,真的符合台湾的长久利益吗?这是为了公义,还是为了私利?

我觉得这个各人自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我,我反黑箱,反对现阶段的服贸,也赞成公民的声音应该要有更直接的管道得以发声,因为,之后,或许我们要面对的议题,就不只是经济,而是整个国体的变革;到那时,我希望能保有为自己说话的自由,更希望下一代,也拥有同样的发声权和选择权

因为,未来有他们的一份,他们当然有参与和发声的权利。

●作者Nicole,行销规划师,台北。以上言论不代表《ETtoday东森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