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门子弟到哈佛博士 港大教授徐国琦想对年轻人说这些话

(本文为本站教育独家采访,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教育专访港大教授徐国琦(来源:)

徐国琦,1962年出生于安徽枞阳县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之家,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哈佛大学,最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享誉国际的历史学者,现为香港大学著名教授。

近日,本站教育专访到徐国琦教授,徐教授和蔼可亲,为人真诚,讲述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学术经验,也对热播剧《都挺好》反映的社会现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高考学子发出肺腑之言。

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历史系特聘讲座教授

本站教育:徐教授,您从寒门子弟到哈佛博士再到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您觉得哪些事改变了您的一生?

徐国琦:第一个转折点就是高考。没有高考,大概也就没有我后面的经历了,因为我们乡下子弟,在高考恢复之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当兵,所以1977年,邓小平先生恢复高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我个人的人生轨迹跟改革开放是连在一起的,当时的高考尽管是“华山自古一条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我考上了,因此一步步地从安徽走向天津,走向哈佛,然后就变成所谓的国际学者,所以高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第二个转折点,是我碰到几个非常好的老师。我到南开求学的时候,我的导师杨生茂教授,杨生茂教授是国内鼎鼎有名的、顶尖美国史专家,我们师徒关系特别好,我们当时有个君子协定,等我完成了他的一个国家重点项目“美国外交政策史”,他就要送我出国。后来,我把书稿完成之后,杨先生一诺千金,1990年就支持我出国。

第三个转折点,是当时我到哈佛求学,碰到一个日裔教授江昭(Akira Iriye),他是美国史学界的一代宗师及国际史学派的开山鼻祖,入江昭教授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所以,我的人生有两大导师——中国的杨生茂教授和日本的入江昭教授。

哈佛大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自从到美国留学之后,我的人生和学术轨迹就跟哈佛大学息息相关,不仅是哈佛的学生,也在那做了几年助教,我的几本书也是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所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然后就一步步成为所谓的国际学者,从英语不会、英文零蛋到最后靠英文谋生。

《都挺好》剧照

本站教育:最近的热播剧《都挺好》里,苏家老大苏明哲说:“像我们这样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家庭,考学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您同意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观点吗?

徐国琦:这个应该是关键的一步,无论你多么优秀,没有这关键的一步就回很难,所以,高考对寒门子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敲门砖

因为如果你的脚没踏进门,前面的道路就会很难走,所以我觉得考学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就像我,如果不是考上了大学,那么可能就在乡下过一生,人生的轨迹可能就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考学还是非常重要的。

考上大学之后,不管是寒门子弟也好,豪门子弟也好,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同一个大学里,有的人成材了,有的人不成材,这就是后面的人生造化了,这个另当别论,但关键的第一步要迈好。所以,我觉得考上大学非常重要,当然,现在也有别的成才之路,但是在70年代末以前,这个机会是没有的。

徐国琦教授在上课

本站教育:为了能出国留学,《都挺好》中苏明哲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专注学习,最后上了斯坦福大学,这其实也是当下很多中国学生的选择,——即使在国内很好的大学毕业了,也想出国深造。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社会现实?

徐国琦:我觉得可能跟现状和追求有关系,可能还是时代的产物,今天的中国跟30年以前的中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30年以前的中国,就是我年轻时候生活的中国,物质极其贫乏,生活比较贫困,工资低,学术资源不多,那时候,年轻学子到国外求学可能是比较好的一个途径。

但是今天,国内也有机会了,也不见得非得到国外去闯天下。

所以,一个是人,一个是时代,还有一个是环境,不是每个人在海外都能成功,有的人在国内也成功了。这完全就看你自己的考量,你的价值判断,还有人生规划。

从英语考0分到靠英语谋生,徐国琦教授讲述学英语秘籍

本站教育:您曾在哈佛大学读书,并出版过多本英语专著,在英语的学习方面,您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和建议

徐国琦:很简单,就像我在《边缘人偶记》中写的,我在1980年参加高考时英文是0分,但我特别喜欢研究美国,后来到了美国,就像不会游泳的人一下被推到大海。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上天给你的,一定要努力,就像学英文,我从一句英文都不会到最后靠英文谋生。

如果你人生经验丰富,你知道你要说什么要写什么,那么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很容易掌握。

大家现在听我的发音,我还是安徽口音,但是我可以在世界上最好的出版社出英文书,他们也从来不说我的英文有问题,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能做到,大家肯定都能做到。

只要你喜欢,只要你付出努力,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都可以做到的。

徐国琦教授在新书《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北京大学座谈会上

本站教育:您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徐国琦:最关键的是批判精神。不管是什么知识,自然科学也好,人文科学也好,那些东西是学来的,随时都会过时的,而你的批判精神是永久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第一个是要有批判精神。

第二个,要有使命感,要找到你的人生方向。你只有有使命感,才可以锲而不舍,才可以乐在其中。

所以,批评精神加使命感,加后天努力,应该是所有人成功的阶梯

本站教育:在求职和求学两条路上,您有哪些建议给青年学子们?

徐国琦:我觉得,求职跟求学应该是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不能混在一起。

中国的教育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学已经变成一个职业培训所。我觉得大学应该是培养人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培养批判精神、人文精神价值观,然后再走向职业学校,比如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所以职业规划也可以变,如果哪一天你觉得这个不适合你,你就可以变。

所以,我感觉还是要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你擅长也喜欢的路。就像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定要找一个“你好、你也乐、你也擅长”的方向,这是关键的。

本站教育:请您作为过来人,对高考学子们说几句话。

徐国琦:我当年参加高考是“华山自古一条道”,今天的高考学子们,你们面临的选择很多了。但不管面临什么选择,我觉得都要be yourself, be happy, be confident. 第一个你要知道你是谁,第二个你一定要幸福,第三个你一定要自信。只要达到这“三个B”,你就会所向披靡,即使高考没成功,你的人生依然会无限美好。

徐国琦教授新书《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