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再续力
钟正生
2022年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2.1%。
新增社融显著改善
9月社融显著改善,超出市场预期。2022年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3万亿,较去年同期高6274亿元,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2.8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10.6%。剔除政府债部分后的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至9.35%。从分项数据看,新增社融的支撑因素是人民币信贷和表外融资,债券融资和外币贷款则构成一定拖累。
一是,人民币信贷表现偏强,同比多增7964亿,创历史同期新高,表内宽信用特征鲜明。
二是,表外融资规模多增,是社融的重要支撑因素。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表外票据规模均高于去年同期。
1)信托贷款同比少减1906亿元,相比2018年-2020年同期均值少减715亿元。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实施力度存在阶段性的边际松动。据上海证券报9月16日报道,监管部门近日召集部分信托公司召开了信托业务分类座谈会,与会人士透露,未来融资类信托业务有望继续保留一定比例,而不是彻底退出。
2)委托贷款同比多增120亿元,相比2018年-2020年同期均值更多增2097亿元。委托贷款改善的核心原因在于: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行的第二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截至9月28日投放完毕,其中以股东借款方式投放的部分资金被计入委托贷款统计口径。
3)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120亿元,较2018年-2020年同期均值少增41亿元,基本持平于季节性特征。
三是,债券融资表现偏弱、外币贷款继续缩量对新增社融构成拖累。
1)政府债净融资5525亿元,同比少增2541亿元,主因政府债发行节奏错位。预计四季度的政府债融资总量为1.6万亿,仍较去年同期低1万亿,对年内新增社融的拖累还将持续。
2)企业债净融资同比少增261亿元,较2018年-2020年同期均值少增378亿元。一是,9月Wind口径城投债净融资同比减少超过1500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监管持续。二是,受监管支持增信发债影响,房地产行业净融资边际改善,同比少减169亿元。继8月龙湖成功发行首单中债全额担保增信支持的中期票据之后,美的置业、新城、碧桂园、旭辉等多家民企在9月成功发行了中债增全额担保的中期票据。
3)外币贷款同比多减694亿元,或受到8月以来出口增速下滑及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冲击。
企业贷款表现强劲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多增。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同比多增8100亿元,相比2017-2021年同期均值多增8900亿元;贷款存量同比增长11.2%,相比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人民币信贷的支撑因素在于企业的短期、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劲;拖累因素则是居民的短期、中长期贷款依然低迷,票据融资规模缩减。具体地:
居民贷款同比继续缩量,边际略有改善。1)居民短期贷款新增1922亿元,同比少增181亿元,略高于较2017-2021年同期均值。2)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456亿元,同比少增1211亿元。在“保交楼”提振信心和“金九”促销刺激需求的影响下,9月百强房企销售跌幅收窄,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虽继续缩量,但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4.1%(高于8月的62.4%)。
企业贷款表现强劲,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多增,仅票据融资有所缩量。1)企业短期贷款新增6567亿元,同比多增超4700亿元,较2017-2021年同期均值多增超5300亿元。2)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488亿元,同比多增超6500亿元,较2017-2021年同期均值多增近7100亿元。3)票据融资同比少增近2200亿元,相比2017-2021年同期均值也减少近1300亿元。
9月企业贷款表现偏强的原因:一是,“降成本”助力季末信贷投放:贷款利率方面,8月22日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分别下调5bp、15bp,有助于企业贷款“降成本”,刺激贷款需求。存款利率方面,9月中旬,六大行依据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下调挂牌存款利率,带动多家银行跟随下调,其中部分银行为2015年以来首次下调挂牌存款利率,银行得以“降成本”,提升贷款投放的积极性。银行与企业同步“降成本”,叠加银行季末规模考核效应,企业信贷或呈供需双旺态势。其中的逻辑类似于4月下旬部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5月下旬5年期LPR调降15bp后,到6月正值半年度银行规模考核、信贷出现显著回暖。
二是,经济边际修复的内生力量、基建发力“稳增长”的政策支持,带来信贷需求的边际回升。一方面,从统计局公布的9月PMI数据看,制造业PMI回升0.7个百分点至荣枯线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经济与预期边际同步改善是信贷修复的内生力量。另一方面,基建积极发力“稳增长”是信贷投放的重要抓手,如前所述,9月第二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完毕,与之配套的基建领域企业中长期贷款或随之放量。
M1增速上行
9月M1增速上行,M2增速下滑。9月M1同比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至6.4%,得益于经济的弱修复和房地产销售的环比回升,企业短期经营性现金流有所改善。9月M2同比增速下行至12.1%。M2增速的拖累因素在于基数抬升(本轮M2增速自2021年9月起逐步回升)、财政资金投放力度趋缓(9月财政存款同比少减231亿元);不过,人民币信贷表现较强对M2构成一定支撑,因而M2增速仅下行0.1个百分点,增速较市场预期高出0.1个百分点。
从存款结构来看,财政、非银存款同比少增,但居民、企业存款同比多增。9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63万亿,同比多增3000亿;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11.3%,持平于上月。其中,
1)居民部门存款继续同比多增3232亿,依然受到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的影响。
2)企业部门存款继续同比多增2457亿,或得益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本金投放和企业信贷边际回暖,财政减税降费政策边际也有支持。
3)财政存款同比少减231亿,相比2018-2020年同期均值也少减1991亿元。今年以来财政支出前置发力,收入端又受到土地收入下滑、留抵退税和减税降费政策的拖累,我们测算的9-12月公共财政支出将同比收缩0.2%,较1-8月的同比增速6.3%明显回落,四季度财政存款的投放力度可能继续偏弱。
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多减2136亿。一方面,银行信贷投放偏强下,9月资金利率中枢略有上移,非银机构面临的流动性环境出现边际变化;另一方面,A股市场三季度持续下跌,居民基金赎回、抛售股票行为或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规模构成一定拖累。
“稳信用”的下一步
我们认为,四季度信贷投放仍有较充分的抓手。
在基建领域,当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两批共6000亿元资本金已投放完成、8月下旬国常会部署的5000亿元专项债限额结存也将于10月底前发行完毕,预计基建配套贷款将随项目的推进而进一步落地。
在房地产领域,9月底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松绑”助力购房刚需的释放、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稳定购房者信心、监管部门对六大行房地产领域贷款投放6000亿元的窗口指导,三者在四季度或加速落地,房地产领域信贷有望边际回暖。
在制造业领域,1)央行新设的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有望较快落地。一方面,贷款的支持力度强,规定的贷款利率为不高于3.2%,且其中部分可享受2.5%的中央财政贴息支持。另一方面,贷款实行名单制管理,协调推进的力度较大。由发展改革委依托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分领域备选项目清单。2)据证券时报报道,监管鼓励21家全国性银行8-12月再新增1万亿-1.5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各家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原则上不低于30%。
基于此,我们认为四季度人民币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改善具备持续性,叠加金融监管政策优化对表外项目的提振作用,年内“剔除政府债”的社融增速有望持续回升。
历史上,随着中长期贷款回升,实体经济融资结构的改善,股票市场有望企稳、债券市场尤其是长端面临调整压力。背后逻辑在于: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目标是支持实体经济,其中效应最高的支持渠道正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因其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同步,它的起量意味着宽信用实效已现。然而,本轮中长期贷款回暖的背后,政策定向支持的效用较经济基本面内生回暖更强,这是社融数据公布后股弱、债强的主要原因所在。
不过,政策的持续支持,对于以消费为代表的经济内生动能恢复也有间接和滞后的影响,后续基本面回暖的斜率未必持续悲观,中长期信贷对资产价格的指示作用有望滞后体现出来。
(作者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