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还要乐观吗?

我一直是一个乐观派。

乐观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我在行动。

因为,虽然我是一个小小的个体,但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面对外界环境,我总是难以认命。

我不相信宿命论,更不甘于接受自己不要的结果。

因此,我一直在折腾,在行动,从未停止过。

对于经济学的普及与传播,我坚持了三年,三年中,没了四个号,还留下两个号,但一直没有放弃。

其实,我知道,大多数奥派朋友,是悲观的。

仅仅看我的评论区,就可以悲观到底了,因为我的评论区,都是自动精选的,即使是因为某篇批评文章关注到我的人,但又会因为另一个问题来怼我,取关我。

这是常态,我之所以不去精选留言区,只是想让所有的人面对这一现实。

但我依然是乐观的。

甚至前两天,我在一个群里说,在中国,奥派经济学的科普与传播,是全球做得最好的。

有人说是阿根廷,毕竟米莱上台了。

我不这么看,不要说奥派,就说古典经济学,芝加哥经济学这些观念,能在阿根廷有一些影响,阿根廷都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美国的米塞斯研究院,来自于美国的流量很低,月总阅读读者数量,也就是几万——全球总和,单日的读者数,也就是以一两万,实在是少得可怜 。

而在中国台湾、香港,很多人连奥派是什么都没有听过。在当地也鲜有经济学教授影响当地的民众观念。

十年前,奥派学习者在国内,可能也就是数百人吧。

但今天,《人的行动》已经卖出去数十万册。

甚至还有民间不少朋友,自发的组建读书群,逐句读奥派经典,水平不低。虽然我和他们有观点的分歧,但依然认为,这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学习浪潮。

田园奥,成为了一些人攻击我们的名号。

但很好,有人攻击,不是坏事。这代表着奥派经济学被认知,被接受。

我在刚开始接触奥派时,一样认为奥派学习者是神经病,是在玩哲学概念。

当然,我等普通人,难以成为真正的奥派学者,只是一个科普者,是一个奥派最粗浅知识的传播者。

但是,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科普者,都是真正桥接理论与普罗大从的抓手。

经济学是科学,不是玄学。

自然科学的普及传播,让全人类的教科书里都在进行科普,自然科学的普及一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自然科学一样反直觉,人们觉得大地是平的,人们觉得透明的水里就没有任何杂质了,至今,大部分人一样无法理解,为什么飞机这种铁疙瘩能飞起来。

但自然科学,讲实证,只要我们看到飞机上天了,尽管无数人搞不清楚空气动力学,但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一结果。

但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难,因为,人的行动规律,是在分析人的本质,而每一个人都对人有一定的理解,而人的行动规律又难以实证,因此,社会科学中的谬误和争论,延续了数百年。

就连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交易双赢,依然有无数的争议。

这很正常,如果缺乏对社会科学的学习,难以理解是正常的,就如同,你若是没有学过空气动力学,一样难以理解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社会科学一样有门槛,一样需要学习,一样需要智识的门槛。

人的行动这本书,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天书。

米塞斯惜字如金,能独立看懂这本书的人,都是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论功底的人。

至今,我依然觉得货币理论很难,当与现实的结合,与各种央行的操作结合,就更懵圈了,偶尔的写作,也是先听一些大神们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粗浅理解进行写作。

米塞斯说,经济学应该成为通识课,应该让所有人去学习。

这是正确的,之所以没有在全球学校教育中普及正确的经济学,最主要是在知识分子层面,奥派经济学的专家和学习者,没有打败他们的对手。

一个世纪之前,曾经爆发过世纪大辩论。

米塞斯与支持计划经济的兰格,就计划经济是否可行进行了一场大辩论。

在1902年到1903年间,帕累托出版了一本书叫《社会主义制度》,他在书中提出成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生产部”,由这个部门来制定国家的经济计划,认为理论上可以取代市场实现的均衡结果。

1920年,39岁的米塞斯发表了一篇文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计算》,指出,计划经济下没有真实价格,中央计划部门也就无法做准确的经济计算,因此,计划经济必然失败。

此时,全球并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在实施计划经济,苏联在2年后的1922年才成立。

1928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泰勒发表演讲批判米塞斯的观点。并发表《社会主义国家中生产的指导》提出用“试错法”来解决米塞斯说的价格问题。

193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波兰籍经济学家兰格上场了,他论证了泰勒的试错法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达到市场配置资源同等的效果。

兰格主张在上游的原材料实施计划管理,在下游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实施市场经济,这样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兰格是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能够与市场兼容的人。

这一场论辩,舆论普遍认为兰格赢下了辩论。

这场辩论影响巨大,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甚至盛赞过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最后不得不在苏联崩溃后,修改自己的教科书。

米塞斯的学生哈耶克,也与凯恩斯进行了一场世纪辩论。

两位当时作为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江湖领袖,在1930年代的英国,展开了一场笔枪纸弹、金鼓连天的世纪之战,在这场论战中,舆论的旁观者认为,凯恩斯几乎兵不血刃地奠定了九五之尊位,而意气风发的后生之辈哈耶克,却落得个败走麦城、铩羽而归。

此时,奥派的商业周期理论早已成熟。

两次论战,舆论的观感都是奥派败了,是真的败了吗?

是也不是。

从理论上,奥派显然逻辑更为自恰,更深入本质。

但在舆论上,没有影响到更多的知识分子,那就是在观念斗争中落败了。

虽然苏联计划经济的失败,让无数知识分子们惊呼,米塞斯为什么连计划经济是什么样子,怎么执行都没有看过,就能预判这一结果。

但奥派的理论依然被边缘化,干预主义、社民主义依然成为了大学里面的主要社会科学内容。

即便荣保罗,彼得希夫等奥派经济学家,早就预判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奥派影响力依旧式微。

凯恩斯已死,但他的理论,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经济思想,甚至依旧在通过货币量的不断增长,通货膨胀的反复在告诉世人,他依然在主宰着这个世界。

但,我依然是乐观的。

因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曾经就是福利主义、干预主义的热爱者,我能接受自由市场观念,接受奥派经济学理论,别人也能。

只是需要传播,需要科普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你看,这个视频号不也加入了吗?

经济学科普,需要很多人一起来。

观念改变,只要有人在做,就一定有结果。

逻辑自恰的理论,总是比四处漏风的理论更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新的一年,大家一起努力!

只要在继续科普,就必定是乐观的,否则你为什么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