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抓住机遇向“千亿县”迈进

县域经济强,是江苏经济的鲜明特征。江苏长期“霸榜”全国百强县,“千亿县”数量雄冠全国,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其实,在这些“高峰”和“高原”之外,一批生产总值正往千亿级迈进的县,正迸发出旺盛的发展活力。“中等生”的产业崛起故事,颇具启示意义。

徐州新沂,镇江句容,这两个县级市在2023年的GDP均未超过千亿,它们一个是差了“临门一脚”,一个正加速追赶目标。相似的数据背后,两地的产业发展之路特色鲜明。新沂走的是优势互补之路。新沂靠化工产业“起家”,但也因环境之痛付出了沉重代价。在转型过程中,新沂市依托自身化工产业基础,借力徐州传统纺织业优势,瞄准了工艺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新材料产业赛道,经过多年深耕,从新材料的“一根丝”开始,逐渐形成了高端纺织产业“一条链”。句容走的是协作共建之路。句容离南京很近,便于借力南京的创新资源。当地紧密对接在宁高校丰富的科教资源,承接南京优势产业的外溢,靠着“研发在南京、生产在句容”的新模式,推动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在市场立稳脚跟。

新沂与句容,优势产业、发展模式各有侧重,但梳理它们的产业掘金,又契合着同样的主线:其一,靠培育新质生产力“弯道超车”。新沂的化工产业包袱沉重,句容面积小、人口少,靠传统的发展方式很难突破自身限制。只有向创新要发展、向新质生产力要动力,才能补齐各自的短板弱项,走上更高质量的发展赛道。其二,乘着区域协调发展的东风“扶摇而上”。县域资源有限,不能仅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困于“县域思维”。近年来,我省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加速跑”的机会。县域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吸引高端要素的聚集,不仅推动自身增长,也实现共赢发展。新沂作为纺织业“后起之秀”,反过来提升了徐州纺织产业的整体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就是一个明证。

可见,新质生产力为县域经济提供“驱动”,县域经济则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载体”,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就是两者之间的“媒介”。重大科技创新通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改变了城镇的空间格局、就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县域经济的良好基础,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应用场景和广阔空间。将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县域经济的“鸟之双翼”,一批曾经发展落后于人的县,完全有望实现自身的大踏步跨越。

有观点认为,县域经济一旦达到千亿规模,发展模式就近乎城市,自身工业化也进入中后期,是县域发展的里程碑。2023年,全国59个“千亿县”以全国1.2%的陆地总面积、4.5%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国7.6%的GDP、1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0%左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更多县抓住机遇加速迈向“千亿”,对我省而言不仅有条件实现,也有必要实现。将县域经济优势转化为省域经济优势,更多的千亿县不可或缺。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县域经济予以高度关注,提出要“在区域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中找准定位,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依托城市在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县域产业与城市产业的彼此呼应,将形成更有力的协同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点燃新的引擎。

(袁媛)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